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姚峰 操亚军 金勤 杨智)近日,中国科学院和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在对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研究时,发现了不少骨骼化石线索,并从蛋壳微观组织里发现了胚胎生长的生理标志——吸收坑。
这是继去年12月这里发现3枚内部完全结晶的恐龙蛋化石之后又一重大发现,表明:青龙山地区具有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同时埋藏和保存的基础条件,很有希望发现含有胚胎骨骼的恐龙蛋化石。龙蛋化石共生的生命密码恐将由此破解。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璧表示,这在全世界都是令人惊奇的,也是极其罕见的。
202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组建了联合研究团队,四年来,联合研究团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据了解,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遗址核心保护区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原位修复、保护和展示了恐龙蛋化石3204枚。
目前,专家们已在这里发现了10种类型的恐龙蛋化石,其中7种为青龙山地区所独有,即土庙岭扁圆蛋、沈氏扁圆蛋、郧县扁圆蛋、密集扁圆蛋、柱状扁圆蛋、贺家沟假棱柱形蛋、卧龙山假棱柱形蛋。土庙岭扁圆蛋是青龙山恐龙蛋的主导类型。
专家介绍说,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保存完整,蛋群密集,其中最大的一窝恐龙蛋,有77枚之多,呈规律状排列,非常壮观。根据恐龙选择产蛋和繁殖后代环境十分独特的特点推断,青龙山地区在晚白垩纪时期是一种恐龙的专属产蛋区。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璧表示,它反映的是这个地方的地质环境具有稳定性,就是没有太多的灾难干扰。恐龙在这里产蛋,可以保证它的后代能够顺利地孵化和长大。
(原创内容,侵权必究。)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