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报讯(记者王雁博 通讯员万月)“我们这个年纪,外出打工很难找到工作。如今村里有了扶贫车间,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近日,茅箭区东城经济开发区枧槽村俊新达汽车电器厂几位女工对记者说。
俊新达汽车电器厂是一个家庭作坊式扶贫车间,吸纳4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务工,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小作坊 大产业
今年以来,茅箭区高度重视扶贫车间建设,积极引导扶贫车间与贫困群众签订承揽合同和劳动合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通过扶贫车间把党委政府、帮扶干部、企业、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紧密联结在一起,实现户脱贫、村增收、企业发展有机统一;以惠及贫困群众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扶贫车间、扶贫作坊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各项政策奖补、收益分配机制,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和利益链,培育形成产业集群,努力把“小作坊”经营成“大产业”。
截至9月底,全区33个村已建成扶贫作坊(车间)5个,在建扶贫作坊(车间)10个,带动45人就业、354人增收。
部门牵线 企业发力
10月17日,武当道茶业 (集团)有限公司与茅塔乡大沟村签订产业合作协议,由武当道茶业 (集团)有限公司在大沟村建设扶贫车间,采购该村及周边村鲜茶叶,用于生产红茶、绿茶。同时,为大沟村广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管理等指导服务,着力提升合作社产品品质、产量及附加值。 “有了稳定的增收产业,扶贫车间也建起来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大沟村党支部书记莫足斌信心满满地说。
为加快推进扶贫车间建设,茅箭区以“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为宗旨,认真选择真正适合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扶贫车间项目,通过部门牵线、企业商会参与的方式,与各乡镇联建。
同时,将“百企进千村”活动与扶贫车间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号召广大民营企业和商会、协会组织履行企业家社会责任,辖内70余家企业与村集体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实现部门牵线、村企结对全覆盖合作新模式,助建扶贫车间帮扶金累计达700多万元。
惠及百姓 振兴乡村
茅箭区通过建设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就近务工,确保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劳动力就业;为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一项就业技能;提升贫困户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同时,该区以扶贫车间为载体,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乡村振兴大军中,把留守贫困人口嵌入到产业发展链条中,推动信息、技术、资金、产业等要素向乡村流转、向基层聚集,充分发挥扶贫车间“带动贫困群众就业一批、脱贫一批”的巨大作用,用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助力茅箭区乡村振兴。
编辑:陆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