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探索养鸡新模式 走环保+扶贫双赢之路

时间:2018-09-12 13:45 来源:湖北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8

湖北日报2018年9月12日16版报道。

十堰市郧阳区南化塘镇是养殖大镇,全镇养鸡场曾达100多家,养殖蛋鸡上百万只,但大多无规范环保设施,主要利用简单土坑收集鸡粪,通过渗漏方式处理鸡粪,致使养鸡场周围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村民苦不堪言。

2016年底,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我省期间,有人反映了南化塘镇养鸡场污染环境问题。接到反馈后,郧阳区迅速对南化塘镇养鸡场实施关停并转和综合整治。

环保是养鸡产业发展的基础,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不容有丝毫马虎。同时,养鸡是村民多年的产业,作为国家级贫困地区,不能一关了之。

如何做到环保与扶贫“两不误”?

郧阳区最终根据畜禽养殖“三区”划定,果断将禁养区的养鸡场关闭,而对适养区与限养区内的养鸡场,则多方探索鸡粪处理办法。

“这是程良发的蛋鸡养殖场,采取‘124’模式集中养殖蛋鸡26000只,是我们镇目前推广的环保养鸡模式之一!”9月3日,在南化塘镇江湾村二组公路边,副镇长杜宝昌指着不远处山沟里一座新建的养鸡场说。

啥叫“124”模式?杜宝昌介绍,“1”即1栋标准化封闭式鸡舍,“2”为饲养蛋鸡2万只以上,“4”为自动供料、自动捡蛋、自动换气、自动传送清粪的四自动环保养鸡模式。

养鸡场大门口,鸡舍实时监控大屏引人注目。屏幕上,鸡舍配料间、鸡舍内部各角落、鸡舍外部粪便预处理配套间等一览无余。“我投资200多万元新建这座养鸡场,温控设备、监控系统、自动化设备等一应俱全,不仅能大大减少人力投入,还能减少人为干扰,起到防疫作用!”场长程良发说。

在南化塘镇关帝庙村六组一家养鸡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见到另一种环保养鸡模式——“梯形”模式。该养鸡场由李建林与妻子经营,2016年养殖规模扩大到5500只,年收入45万元,为此李建林家被郧阳区评为“脱贫明星户”。

这种模式,在简易“梯形”养鸡架下安装一套鸡粪传送带,电源按扭一按,传送带便将鸡架下的鸡粪自动传送至鸡舍外的粪便预处理配套间,然后通过菌种辅料供应机、粪肥辅料搅拌机现场添加菌种,以及锯末、秸秆等辅料,很好地对鸡粪实现了预处理。

李建林说:“过去曾用刮粪板刮鸡粪,结果全是稀汤汤,现在改用传送带,并加拌菌种及粪肥辅料,鸡粪全变成干货,干净多了,也好收拾!”

南化塘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陈昌嗣介绍:“为探索养鸡场粪便处理方法,我们曾到四川、河南等四省多家养殖企业考察学习,自行设计出鸡粪预处理设施雏形(即菌种辅料供应机与粪肥辅料搅拌机),重达1吨,转运极不方便,后经多次改造,最终形成这两种简易模式!”

此外,郧阳区投入数千万元,在南化塘镇新建一座占地30亩、年产8万吨的有机肥生产公司——十堰市沃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将购买的养殖场养殖粪便,通过高温发酵、混和秸秆搅拌、混和菌种搅拌等程序,生产出高质量有机肥,每年可“吃”掉畜禽粪便20万吨、农作物秸秆10万吨。

为了除臭去污,郧阳区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投资300万元为该公司安装建设两套除臭装置与一套污水处理设施,使废气污水达标排放。

杜宝昌介绍,通过关停并转等措施,禁养区内33家养鸡场已全部关停;其他86家养鸡场,分布在全镇10个村庄40多个点位,有的“独立成户”,有的则两到多家“小集中”,但均配建有养殖粪便水泥收集池,以方便及时转运至有机肥生产公司加工。

“现在环保监管严,不敢乱倒;粪便拉到有机肥厂1吨能卖50元,不愿乱倒!”不少养殖户笑言。

“对于这86家养鸡场,我们要求通过新模式改造提档升级。”杜宝昌说,目前有4家养鸡场完成“124”新模式或简易“梯形”新模式改造,到明年8月底前,能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的,将以“以奖代补”形式给予一定补助;逾期完不成改造的,将给予相应处理。

编辑:黄燕

推荐阅读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