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竹山县委首次针对扶贫领域开展的专项巡察;
这是该县纪委、监委改革到位后,推进深度融合中打响的首场战役;
这是该县纪委、监委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主业的一次“雷霆行动”。
3个多月过去,这次巡察带来的震撼与改变,干部感同身受,群众欢迎点赞。该县纪委、监委将巡察成果直接提交市委第四巡察组,并应兄弟县市要求“分享”此次专项巡察工作方案。
5月28日,该县确定6月为“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月”,强调月底前必须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这次巡察不仅体现出该县惩治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坚定决心,更释放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强烈信号。
提高站位,用好巡察利剑
针对去年开展的精准扶贫大数据比对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竹山县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安排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县委书记龚举海亲自审定巡察方案,安排部署巡察工作,强调“要自我加压,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开展一次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雷霆行动’。”
1月11日至3月28日,8个巡察组先后深入17个乡镇、244个村和与扶贫工作紧密相关的13个县直部门,锁定扶贫脱贫责任落实、政策落实以及扶贫领域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对贫困户精准识别、扶贫产业、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驻村帮扶等方面开展巡察,着重查处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挪用、虚报冒领、不作为慢作为等违纪违规问题,以此推动全县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解决全县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巡察开始之前,该县通过多种形式发布巡察公告——张贴到村(居)委会、集中院落,县内门户网站首页发布、手机微信推送,电视循环播出,公开巡察组办公地点、联系方式,设置信访举报箱……确保了群众对此次专项巡察有较高的知晓率、参与度,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形成强大震慑。某林场职工周某在县委巡察组进驻所在乡镇第5天,主动交代问题,清退违规领取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0万余元。
此次巡察,共收到群众来信、来电、来访1000余件次,实地核验项目235个,发现面上问题301个,问题线索209个。巡察成为联系群众、听取民意、发现问题的重要渠道。
巡察以来,该县纪委监委根据问题线索,第一时间采取谈话、询问、讯问、调取、查封、扣押、留置等调查措施,果断出手,整治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不断释放对扶贫领域问题“零容忍”的强烈信号,对党员干部是无形的警示教育。同时,迅速通报查处的典型问题,已点名道姓公开曝光9人,形成强大震慑。
问题导向,全面细查深挖
“检查经常都有,巡察能有多大的威力?”起初,少数干部群众有这样那样的疑惑,很快他们就感觉到这次巡察真的不同。
原因首先在于打有准备之仗,精兵强将上阵,“兵团”作战。专项巡察组由该县纪委、监委牵头,从组织、人社、财政、审计、扶贫等部门挑选24名政治可靠的业务骨干与县纪委、监委51名办案人员混合编成,组建8个巡察组。巡察开始前,县纪委、巡察办和县扶贫攻坚办领导对巡察组成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大家掌握政策、发现问题、分析判断、谈话及综合协调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提高。
再就是,此次巡察讲究方法策略,做到“三个结合”:与之前上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问责相结合,查实是否整改问责到位,是否还有其他违纪违规问题;与信访问题线索督办相结合,对2016年以来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处置、问责情况进行督办检查;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相结合,全面深入了解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规和作风建设情况,既杀“回马枪”,又撒“杀手锏”。
“巡察工作的职责是发现不足和问题,如果发现不了问题,就是失职。”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第一专项巡查组组长李燕艳说。
始终把“形成震慑,发现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巡察组每进驻一个乡镇,都要召开动员大会,受理信访举报,通过个别谈话、走访调查、调阅文件资料等方式,全方位梳理摸排问题线索。
巡察期间,各巡察组共开展个别谈话330余人次,接待来访220余人次,核查各类档案资料、票据账簿等1700余份(件册),走访贫困户500余户,发现问题150余个。
狠抓整改,确保标本兼治
巡察期间,八个专项巡察组坚持每十天集中汇报一次工作,梳理归纳发现的问题和线索。专项巡察领导小组研判总结了存在的扶贫脱贫责任落实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扶贫领域不担当、不作为等3大类29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整治发生在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措施和对策建议,并向被巡察乡镇书面反馈,提出意见建议,向38个县直单位交办突出问题150条,并督促整改。
县纪委、监委迅速出台《关于对精准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从快从严从重处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对巡察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坚持分类处置,可立行立改的问题督促被巡察对象迅速整改,截止此次巡察结束,有220个问题已整改到
位。针对共性问题和短时间无法整改到位的问题,建立巡察问题线索台账,实行一对一交办,分类移送相关部门,及时跟踪、督办回访,限期整改销号,避免“遗漏”“积压”或“搁置”。截止5月底,已完成整改任务总量的55%。
“巡察工作不能就事论事,必须举一反三,通过发现和处理个案推动同类共性问题的普遍解决。”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刘锐说。此次专项巡察以来,该县着眼“标本兼治”,探索尝试建立健全“发现问题→综合施策→源头治理”的工作体系和制度保障。
针对扶贫脱贫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该县研究出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虚化问题专项集中治理工作方案》,县委组织部开列乡镇党委书记领办基层党建突出问题整改事项清单,强化乡镇主体责任,增强乡镇领导班子抓脱贫攻坚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督促乡镇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73名,下一步结合换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增强和发挥村党支部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作用。
针对该县人行、水务局等部分单位派出扶贫工作队员年龄偏大、身体较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县扶贫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管理实施细则》,对干部选派、考察管理、请销假等方面规定更具体更严格。4月份前累计召回52人,组织约谈25人,批评教育18人,责成有关单位调整重派67名扶贫工作队员,并对23名扶贫工作队员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予以约谈。“组合拳”多管齐下,全县243支扶贫工作队战斗力更强,倒逼342名队员的作风更加扎实。
针对扶贫产业到户不够的问题,该县制定茶叶、食用菌、光伏、中药材产业扶贫专项规划,今年新建茶叶基地4.3万亩,增加2000万棒食用菌制棒能力、1000万棒生产能力,发展中药材种植1万亩已规划落实到地块,65兆瓦光伏扶贫电站6月中旬将全部并网发电,四项主导产业直接覆盖贫困户23032户、受益贫困人口74588人。
此次专项巡察,该县纪委、监委目前已立案调查68人。其中,对一名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采取留置措施,是全市县(市区)监委成立后“留置第一案”,经调查审查直接移送司法机关;商请县检察院直接刑事拘留1人。截至5月底,已给予党政纪处分37人,问责58人,清退违纪违规资金20余万元,向财政、林业等12个部门下发监察建议书,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完善财政资金“双代管”等相关制度和机制45项,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巡察利剑作用更加彰显,取得了良好的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
编辑: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