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行至过半,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半年报”成为观察全年经济的重要指标。
经济大省湖北,交出了一份支点建设的半年成绩单——GDP增长6.2%,居全国第3、经济大省第1、中部第1。紧随其后,湖北17市州经济“半年报”陆续出炉。透视种种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上半年全省各地经济运行的几大特征——经济大市挑大梁、全域拼经济、“头号工程”压舱等特点明显。
谁的“单科”好?谁进步更大?摊开“成绩单”,用数据说话。
01
上半年,17个市州保持正增长,十堰、荆门等14个市州GDP增速超“6”。
在这之中,武汉“发挥稳定”,在经济总量里挑起大梁。武汉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实现半年经济总量破万亿,高于全国增速(5.3%)0.2个百分点,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目前这个阶段,武汉正处于转型闯关的关键时期,也最懂“转弯时的险”——重心不稳容易失速,稍稍松劲又可能被浪头困住。2023年,武汉GDP站上2万亿元新台阶;2024年,武汉GDP增速5.2%,经济总量继续保持中部城市首位。
在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看来,湖北已呈现“全面开花”的发展格局。
今年上半年:
十堰以7.4%的GDP增速位居湖北首位——效率提升的背后,是产业链的深度重构。十堰大力培育壮大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荆门GDP增长7.3%,继续保持全省第二——这项数据高于去年同期0.1个百分点。
天门GDP增速达7.2%,位居湖北第三——上半年通过“以商招商”“链式招商”,引进的54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里,有12个是10亿元以上的强链延链补链项目。
此外,还有一项数据,各地都保持得不错——17个市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正增长。
湖北市州2025年1-6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排行前十
02
年初的“新春第一会”提出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锚定这一目标,各地纷纷发力,在能级、速度、质效、后劲等方面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一些相关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变化。
湖北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背后是产业转型、投资拉动与开放突破三大引擎协同发力。上半年,17个市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14个市州增速超过8%。前七个月,全省工业增速中,汽车、电子两大行业出现了积极变化,环比分别加快了4.2、8.2个百分点,武汉的工业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对全省的增长贡献率环比抬升1.4个百分点。
天门,这座江汉平原的传统农业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稳居全省首位,增速连续6个月领跑全省;孝感上半年新增规上企业173家、居全省第2位,净增94家、居全省第1位……
抓好工业,“压舱石”作用会更明显,经济大盘也会更稳定。
再来看投资,体现的是经济活力,折射的是发展信心!上半年,市州里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15个。
今年上半年,随州工业交出亮眼答卷——工业用电量、制造业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一;在荆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增速全省第一,投资向“大”、向“重”、向“新”。
最后看进出口,产业积累的硬实力,更要依托枢纽功能放大辐射效应。
武汉海关的数据显示:上半年,17个市州中14个进出口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鄂州进出口增长273.9%,增速位居各市州首位。同样不靠海的内陆城市黄石,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372.3亿元,同比增长29.2%,远超全国平均增速。机电产品是它外贸强劲的“密码”所在。黄石棋盘洲综保区完成进出口总值49.9亿元,增幅排名全国第三。
最新数据显示,前七个月,湖北进出口总额中部第一。出口方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20%,其中高端装备增长68%,湖北制造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进口方面,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16.3%,占进口总额比重达到32.2%。
03
无论是竞争力的提升还是辐射力的增强,最终都要落脚到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民生的获得感上,发展既要有“速度与激情”,更要有“温度与底色”。
“人”,始终是这份“发展答卷”里的“题眼”。
引人才——今年上半年,仙桃市新开工项目135个、新投产项目144个,吸引进城、回流人口超3600人。此外,当地农村居民购房占比首次突破五成,达56.9%,则是“以产聚人、以城留人”的结果。
促文旅——咸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文体消费占比超三成;潜江做好“小龙虾”文章,通过小龙虾烹饪技能大赛,两大龙虾城实现当月营业额3000多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0%……
看生态——上半年,神农架生态经济贡献率占比达65%,用“含绿量”撬动“含金量”,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神农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0元,同比增长5.7%;在恩施,全州首发“鄂西林碳”森林碳票、湖北首个乡镇级GEP核算、全国首个“碳汇超市”,则描绘了“两山”转化的新画卷。
大健康、新文旅、泛娱乐、智能化……政策托底与场景创新共同勾勒出湖北的蓬勃图景。
这一份份“半年报”,呈现的是今年以来各地发展的“精气神”。对各地市而言,如何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力争在“半年稳”基础上实现“全年好”,无疑是当下更关键的命题。
点击图片
查看各市州半年经济观察
总策划:岑卓
总监制:何伟
监制:洪燕
编审:梁延 邓国辉
撰稿:刘蕊俊
美编:石璐茜 杨紫悦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