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请记住她:45岁“丫丫妈妈”走了,但她温暖了整座城

时间:2025-08-19 12:58 来源:荆门晚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2025年7月22日,年仅45岁的王冬苹因病离世。

这位特殊孩子们心中的“丫丫妈妈”、志愿者心中的“丫丫姐”,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笑着回应了。

走过人间45个春秋,王冬苹志愿服务13年。

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儿童……王冬苹常常是自掏腰包。也许有人会问,她到底图个啥?

在这个时代,人们期望看到的,不是轰轰烈烈的作秀,而是一颗朴实无华、历久弥新的心。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tp=wxpic

王冬苹和孩子们一起做蛋糕。(掇刀区融媒体供图)

王冬苹生前是掇刀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她深耕公益13载,累计组织关爱活动200余场,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儿童1000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超8000小时。她用生命的光与热,拂去了特殊儿童心头的尘埃,温暖了这座城市。王冬苹先后荣获荆门好人、荆门市文明市民、荆门市五星志愿者、荆门市十佳优秀志愿者、荆门市道德模范、湖北省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8月14日,中共掇刀区委追授王冬苹为“掇刀区优秀共产党员”。

8月17日,中共荆门市委社会工作部、荆门市志愿者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向优秀志愿者代表王冬苹同志学习的倡议书》。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 (2)

王冬苹和孩子们一起做蛋糕。(掇刀区融媒体供图)

一次住院,心中埋下公益种子

那是2011年,一次住院经历,在王冬苹心中埋下了公益种子。

躺在病床上的她,目睹了“妞妞”等义工对隔壁病床一位困境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那份温暖,像电流般击中了她尘封的记忆——童年一次生病住院,由于家人忙,无法时时守在身边,护士便为她翻身,并温柔开解,陪她度过了暗黑时光。“别人为我撑过伞,我也要学着为别人遮风挡雨。”

此次病愈后,她毅然加入荆门市义工联,重点关注残疾人群体。她的网名叫丫丫,从此,“丫丫妈妈”“丫丫姐”被受助群体及公益伙伴记住。

在龙泉公园门前,王冬苹第一次尝到了“授人以渔”的力量。她带领30多位家长和孩子,义卖残疾人精心制作的艺术气球。短短几小时,筹得800余元善款。看着残疾人因劳动获得收入,脸上绽放笑容时,王冬苹的心被深深触动。从此,她定期组织义卖,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重拾尊严。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 (1)

王冬苹参加志愿者培训。(掇刀区融媒体供图)

多年坚守,拂去孩子心头尘埃

2016年,掇刀区志愿者协会成立,王冬苹被推选为理事,后当选协会秘书长。

她将目光聚焦特殊儿童,牵头负责“爱心伴成长”“童享阳光”项目。“定期沟通+入户探访”,一做就是近10年。500余次电话询问孩子的生活学习、安全冷暖;100余次风雨无阻地入户探访,用真情织密“关爱网”。

2016年,王冬苹和志愿者来到城区名泉小区,走入困境儿童林林(化名)家。在七楼昏暗的顶楼房间里,王冬苹看到一幅刺痛人心的场景:沉默写作业的孩子、聋哑的母亲、患精神疾病的父亲,全家生计仅靠七旬爷爷打零工苦苦支撑。从此,这个家有了“常客”。米油、文具、周末活动、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王冬苹的身影从未缺席。2019年8月,王冬苹为林林找到了“一对一”资助人,每月500元资助金将持续至林林大学毕业。如今,林林将上九年级,曾经内向的孩子变得阳光开朗,林林爷爷感激地为协会送上“恩重如山”的锦旗。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 (1)

王冬苹组织孩子们拔河。(掇刀区融媒体供图)

2020年,在掇刀区团林铺镇一个简陋的家中,王冬苹第一次见到高中女生小静(化名)。得知小静这个“事实孤儿”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时,她默默记下了元旦这个特殊日子。2025年元旦是小静18岁生日。当小静被志愿者轻轻蒙住双眼带进家门,睁开眼的瞬间——跳动的烛光、盛放的鲜花、闪着微光的项链映入眼帘,小静激动雀跃:“我从未过过这样的生日。”

2023年,在城区凤凰湖社区,当王冬苹得知困境男孩冬冬(化名)因父母聋哑、打工不易,有段时间每天只吃一顿饭时,王冬苹为冬冬找到了“一对一”资助人,她自己则长期和男孩保持沟通、交流。现在,冬冬马上要升高三,这位曾经脆弱、自卑的孩子渐渐成长,变得开朗懂事,学会了主动向志愿者报平安,为资助人和志愿者送节日祝福。

从为那个鞋子破洞、裙子短了的小女孩送去新衣新鞋,到托朋友为冬天手部严重冻伤的女孩寻来特效防冻膏,再到记住每个孩子的生日和喜好、过敏食物,以及实现孩子们的微心愿、链接社会资源解决困境儿童的燃眉之急……王冬苹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努力拂去蒙在孩子们心头的尘埃。“我不需要你们以后的感恩,只要看着你们好就够了。”这是王冬苹经常对孩子们说的话。

此外,王冬苹还常年关注福利院的老人、儿童,关心一线工人等特殊群体,经常送上爱心物资,尽最大努力,温暖这些特殊群体。每年1月,协会都会去为荆门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过集体生日,所备的鲜花、水果、糕点等礼物,都是王冬苹自掏腰包购买的。

严管厚爱,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王冬苹深知,仅有热情不足以点亮长久的公益星光。她以专业标准赋能公益事业,强调“服务对象需求首位”原则。

她多次赴先进地区交流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将“项目化运作”“精准化帮扶”等先进经验和专业知识融入日常志愿服务,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助力掇刀区志愿者协会先后获得“荆门市十佳社会组织”“3A级社会组织”等多项荣誉,也收到了受助家长送来的写有“爱心帮扶,大爱无疆”“捐资助学,奉献爱心”等字样的锦旗,让她备感安慰。

在王冬苹带领的志愿者队伍里,她是温暖的“大姐”。协会项目2组组长邹雪永远不会忘记去年那个生日惊喜——王冬苹打电话让邹雪“有空来家里一趟”,推开门迎接邹雪的,是一大束灿烂的鲜花。这份家人之外的生日惦记和祝福,让邹雪瞬间泪目。多年来,哪个志愿者过生日,王冬苹的祝福和亲手制作的牛轧糖、雪花酥从不缺席;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培训时的水果饮料,常常是她自掏腰包,默默为志愿者备好。在协会,近百名志愿者时时有着家的感觉。

然而,在协会工作中,王冬苹又是严苛的“师傅”。她注重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次服务都能真正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她反复强调:志愿服务入户前,必须了解服务对象家庭背景,避免触及敏感话题;活动照片发布时必须给孩子面部打码;与孩子交流要轻声细语,蹲下平视……“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和帮助孩子们同样重要。”她像守护自家孩子一样,守护着每个帮扶对象的脆弱心灵。

对协会工作,她非常大方:打印机坏了,她自己出钱修好;办公电脑不够用,她悄悄添置一台;项目资金不够用,她自己倒贴……对于自己,她近乎吝啬。她身体有恙,朋友送的补品效果不错,丈夫打算购买时,她却摇头:“太贵了,省下的钱可以帮助孩子。”她生活简朴,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流向了她牵挂的孩子们和并肩作战的伙伴们。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

王冬苹。(掇刀区融媒体供图)

爱心相传,一家三口燃灯前行

王冬苹的公益长征,离不开丈夫张勤的默默支持。

王冬苹和张勤经营着一家材料店,每当做公益需要支持时,张勤就会提前把生意安排好,或者把门店托付给附近熟人照看,他则听从妻子的呼唤,忙前忙后。活动物资短缺,他开自家车帮忙采购;运输装卸,他主动扛起重担;每次出发举办活动,应急药品、饮用水、志愿者的防晒帽等,他都提前问好数量,细心备好。志愿者每月集中入户探访,总有几位上职高、高中的孩子因周末补课难以见面,王冬苹和张勤会深夜驱车赶到学校附近,待孩子下晚自习后,和孩子们聊一会儿。路灯下的石凳上,夫妻俩倾听孩子的心事,递上热乎乎的夜宵,传递着一个朴素的信念:“无论多晚,总有一盏灯为你亮着。”

这份爱的力量,夫妇俩也传给了下一代。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夫妇俩带着刚入大学的儿子逆行而上,将375件防疫物资送达一线,为15户独居老人送去生活物资。儿子在社区抗疫中获评荆门市“抗疫先进个人”。王冬苹儿子参军后常说:“爸妈教我的,帮人就是帮自己。”

2021年,这个同心同德的小家庭,被授予“荆门市最美家庭”称号。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xpic&wxfrom=5&wx_lazy=1

王冬苹送生活物资。(掇刀区融媒体供图)

化作星辰,光芒永远留在人间

2024年,王冬苹因脾脏出血接受手术,之后身体一直未能完全恢复。2025年上半年,她的身体更是频频发出“警报”,但志愿服务始终是她放不下的牵挂。

掇刀“天元鼎”越野活动现场需要志愿者,王冬苹强忍腹部疼痛,顶着烈日一丝不苟地协调物资补给,汗水浸透了衣衫,笑容却挂在脸上;第六届全国肢残人轮椅马拉松赛筹备期间,她提前一周开始周密部署志愿者团队,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都亲力亲为,不容有失。去年冬季的一天,她带领爱心资助人、志愿者,带着米油等爱心物资,探访城区十几名特殊儿童。一行人天不亮出发,天黑了才走访完。走访途中,王冬苹不顾腹痛如绞,关心志愿者是否劳累,孩子们的情况是否安好,这让知情志愿者忍不住落泪。

即使在术后住院期间,她也一直记挂着,哪个孩子要过生日了,哪个志愿者家里有重要事情,反复叮嘱走访中的注意事项……病魔侵蚀着她的身体,却丝毫未能撼动她内心的热情与执着。

今年6月,因病情恶化,王冬苹前往武汉住院治疗,才不得不停下了奔忙的脚步——这是她13年公益路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停下”。

7月22日,王冬苹因肝脏疾病去世,永远离开了她深爱的家人,离开了她放心不下的志愿服务。

13年来,王冬苹带领志愿者团队关心帮扶特殊儿童,为33名孩子找到“一对一”资助人,资助金额超50万元。她每年个人出资5000元帮扶儿童,那句“你们只管读书,经济困难我来解决”的承诺掷地有声。

王冬苹帮扶过的孩子,以及监护人,都对她的帮助深深感恩。其中一受助儿童的父亲杨先生得知王冬苹生病住院后,特地带了她最爱吃的香蕉去看望。收到这份来自困境家庭最朴实温暖的“爱的回响”,王冬苹激动落泪。

更深远的光芒,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王冬苹帮扶的孩子里,有的考入大学后反哺协会成为志愿者,有的用奖学金回馈社会。不少人受她感染,也加入协会,成为爱的播撒者。

跟随王冬苹的步伐做公益的协会新任秘书长余师环郑重承诺:“继续秉承‘丫丫姐’的无私奉献精神,带领协会走下去,关心帮扶更多有需要的孩子。”

王冬苹没有离开,只是化作星辰。她和她用生命擦拭过的星光,已汇成荆门夜空不灭的银河,必将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编辑:李肖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