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郑威 张良遇)早上7点12分,丹江口市003乡道的山边已泛起微光,凉意还未散尽。林业技术员小张和同事们已忙碌起来,身上的衣服早已汗迹斑驳。为抢抓凉爽时段,提升作业效率,他们早上5点多就已出门,投身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夏天山里湿热,早点上山既能避开高温,又能提高防治效率,真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小张一边调试无人机,一边笑着说道。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癌症”,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为守护丹江口市的青山绿水,市林业局引入无人机技术,通过高精度航测与定向药剂喷洒,实现对病害松树的精准靶向治理。在小张的操作下,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预设航线对山林进行全覆盖巡查,实时传回的影像数据可快速定位病树位置。随后,无人机搭载药剂箱,对感染区域实施高效喷洒,短短一小时便完成了人工需要半天才能覆盖的面积。
丹江口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肩负着守好“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任,而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关键。林业工作者们深知,防治松材线虫病不仅是保护森林资源,更是守护水源地生态安全的重要一环。因此,尽管山路崎岖、蚊虫叮咬,他们依然坚持每日清晨出发,用脚步丈量每一片林地,用科技手段筑牢生态屏障。
艰辛背后是坚守与担当。“夏天山里像蒸笼,冬天寒风刺骨,但看到病树越来越少,心里就踏实了。”一名队员擦着汗说。他们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却顾不上休息,只为抢在病害高发期前完成防治任务。这份早出晚归的艰辛,换来了丹江口市森林资源的持续健康,也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了坚实保障。
晨曦中,无人机的嗡鸣声与鸟啼交织,仿佛奏响了一曲科技与自然共生的和谐乐章。这群林业“早鸟”用智慧和汗水证明:唯有用脚步丈量山林,以信仰坚守践行使命,才能实现“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铮铮誓言,才能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生生不息的生态动能,才能在为民服务中书写下无愧于时代的绿色答卷。
编辑:赵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