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胆管结石作为一种隐匿性较强的胆道疾病,其危险特性常被公众低估,只有出现腹痛、发热、黄疸时才会重视。殊不知,这种长期潜伏在体内的结石,实则是一颗隐形的“定时炸弹”。那么,胆管结石究竟会带来哪些危害?又该如何安全取出结石呢?4月28日,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健康问太和》节目特邀十堰市太和医院副主任医师、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徐柳,大家答疑解惑。
徐柳指出,肝胆管结石早期症状隐匿,易引发胆管梗阻、胆道感染而表现为腹痛发热黄疸,严重时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此类急症患者多数能及时就医。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因结石长期滞留胆道系统,持续刺激胆管壁引发慢性增生性胆管炎,虽然平时症状不重,但最终可能诱发胆管癌变,因此需要公众重视,发现胆管结石需及时治疗。
在传统观念中,胆管结石需通过外科手术开腹或腹腔镜取石,术后需留置引流管,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问题,因此很多人望而却步。徐柳介绍,目前临床已成熟应用ERCP(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技术,可经口插入内镜至十二指肠乳头,利用导丝、导管进入胆管精准定位结石,通过取石网篮或激光碎石实现“无创取石”。该技术无需开刀,仅需镇静药物辅助,术后患者体表无伤口,极大降低手术风险。
此外,ERCP技术对老年患者尤为友好,传统外科手术因麻醉时间长、创伤大,常不适用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而ERCP操作刺激小、耗时短,显著提升治疗安全性。
除胆管结石外,ERCP技术还可应用于胆管肿瘤诊疗。徐柳解释,通过子母镜可以直接观察胆管内情况,并获取活检样本,快速明确肿瘤的诊断,对于胆管梗阻导致黄疸的患者,可同时放置胆管支架解除黄疸,避免传统体外引流术需长期携带引流袋的不便,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徐柳在此呼吁,公众应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避免胆管结石引发严重并发症。
编辑:思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