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疾控提醒:疟原虫可能“潜伏回国”,延误治疗可致命!

时间:2025-04-26 14:38 来源:极目新闻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2025年4月26日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严防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如果将疟原虫从境外带回了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4月25日,湖北疾控官微发布消息,向广大市民科普疟疾预防知识。

疟疾是什么?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一种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导致人体感染疟原虫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虫媒传染病。

有5种可感染人体的疟原虫,包括: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

感染疟疾后的症状与风险有哪些?

疟疾的症状可能包括:高热、寒战、出汗、头痛、肌肉痛、疲劳、恶心和呕吐、腹泻、贫血、黄疸(皮肤和眼睛变黄)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特别是恶性疟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型疟疾、严重贫血、呼吸衰竭等,死亡风险较高。

疟疾是如何传播的呢?

疟疾是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当蚊子叮咬疟疾患者时,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蚊体,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疟原虫经过发育形成子孢子并进入蚊子唾液腺,在蚊子再吸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传播疟疾。此外,输入了被疟原虫感染的血液也会导致疟疾传播。

踏出国门,警惕疟疾感染风险

2021年我国已经成功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目前,全球仍有80多个国家有疟疾流行,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2023年全球疟疾病例数达到2.63亿例,比2022年增加约1100万例,其中有59.7万人因疟疾死亡。

特此提醒赴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商务、旅游等人员,一定要注意防范,避免蚊虫叮咬感染疟疾。

如何预防疟疾呢?

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将缩短病程,并避免死亡。对出国人员来说,在出国前应详细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状况,树立疟疾感染风险意识。

出国前往非洲和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时,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包括使用蚊帐、驱蚊剂,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物等。如果出现症状,请及时在当地就医。

湖北省疾控中心温馨提示

在此提醒,从境外疟疾流行区回国后,仍需保持警惕,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果在流行区短期出境归来1个月内,或旅居时间较长,入境后2年内出现发热、寒战、出汗、乏力、腹泻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当地的定点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旅行史,并及时开展疟原虫检测。在居家生活中,要做好日常个人健康监测。

相关链接

湖北省疟疾治疗定点医院名单(89家)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极目新闻通讯员 周鹏

编辑:陈琦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