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向军 汤海涛)房县青峰镇下河村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打造“全绿色、无公害、原生态”椴木黑木耳示范片区,探索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特色农业成为许多地区致富的新路径。近日,记者来到房县青峰镇下河村,只见林子里,众多工人正在摆弄着木头桩子。
房县青峰镇下河村党支部书记代安军介绍,将菌种直接打入木头桩子的孔眼中,菌丝便会在里面发酵,待发酵完成后,黑木耳便会生长出来。
房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食用菌生长,是全国闻名的“耳菇之乡”。作为目前黑木耳种植的主流技术,袋料栽培具有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但下河村的种植户们仍然使用传统的椴木栽培。
代安军介绍,一根花柳木最少可以使用5年,一筒最少能产出2两干木耳,5年下来,能产出1斤左右干木耳。袋料木耳的生长周期只有一年,现在装袋,等4个月,秋天即可完成生长。从价格上来说,椴木木耳一般每斤在60元左右,袋料木耳价格每斤20元左右,价格相差至少3倍。
传统方法栽培出的黑木耳,虽然产量不高,但市场上比较少,质优价高,这就是当地坚持使用传统技术的原因。不过,为了提高产量,现代手段也少不了。房县青峰镇宣传干事杨祖攀介绍,政府部门出资为基地建立了气候监测站,因在山区种植椴木黑木耳,对空气和天气的要求非常高,通过气候监测站,可提前对气候条件做出预判,实现稳产。
下河村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将各家各户的黑木耳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今年预计产量5万余斤,总产值可达160万元。下一步,将继续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让优质黑木耳成为群众增收的“钱袋子”。
代安军表示,形成规模后,可带动老百姓在基地里务工挣钱,周边老百姓种植的木耳也可拿到合作社卖个好价钱。
编辑:张红艳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