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李安清 通讯员 王滔)3月26日,竹山县外国语学校400余名师生走进郧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白垩纪地质探索之旅。
作为全球迄今发现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群,该园核心区露头立体保存着2000余枚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其完整的原始埋藏状态和“龙蛋共生”现象,为研究恐龙灭绝事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地质样本。据湖北省地质局测算,青龙山一带恐龙蛋化石潜在埋藏量超过30万枚,其中以湖北恐龙蛋化石遗址公园为最精华区段,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分时分区:科学调度保障研学质量
活动采用分车分组管理模式,8辆研学专车按编号错峰开展课程。大家观看各类真实古生物标本直观了解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形成过程,再通过互动答题破解岩层地貌的演化密码。随后,参观遗址馆和观看3D科普电影,还原白垩纪末期的生态场景,引发学生阵阵惊叹。
细节管理:从餐桌到岩层的精准服务
课程表特别标注的36张餐桌分配方案,体现了精细化服务理念。针对不同车组人数差异,后勤团队采用“桌号+灵活补位”模式,如4号车需协调3个车组的分散就座,最终在17分钟内完成全体午餐。岩层拓印环节中,导师胡娟指导学生用宣纸复刻恐龙足迹化石纹理:“注意墨色浓度与按压力度,这些波纹记录着远古洪水事件的证据。”
实证教育:触摸地球年轮的立体课堂
在遗址馆核心展区,学生们观察密集分布的恐龙蛋化石群,研学导师刘双指着一号馆外嵌在岩壁中的化石解释道:“这些呈放射状排列的蛋窝,证明恐龙曾在此周期性产卵。”3D电影《勇敢的小甲龙》则通过动画展现多种恐龙在中生代生活、觅食和产卵的场景。七年级的一名学生在研学笔记中写道:“当电影里的小甲龙为了拯救爸爸,勇敢和霸王龙斗争时,我的心都揪了起来。”
安全守护:多重预案筑牢研学防线
活动严格执行课程表注明的安全规范。各车配备双导师全程跟队,地质博物馆与遗址馆入口设置分流围栏,关键区域安排专职人员值守。针对32℃的高温天气,园区提前在参观点设有饮水点和应急物资,并缩短户外活动时长。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研学车辆的行车路线均避让化石保护区震动敏感带,实现对珍贵地质遗迹的“零干扰”。
编辑:尹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