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4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时间:2025-03-18 09:04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周健)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侯同贵、赵连武、黄彩平、覃献平等4人入选。

侯同贵

男,汉族,1945年3月生,丹江口市官山镇人,2025年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吕家河民歌)。

微信图片_20250318091548

1957年,开始接触吕家河民歌,1958年,拜吕家河民歌老艺人李帮民为师,学习吕家河民歌。1960年至今,在官山镇红白喜事、节庆场合正式登台演唱吕家河民歌。2005年以来,陆续开展授徒活动,利用业余时间,每周在广场上进行3次(天)教学,每次教学时间2-3个小时,教学过后进行集体排练,每周末在吕家河民歌堂演练演出,以教学+排练+演出的模式进行授徒传艺。侯同贵酷爱学习民歌表演及演奏,善长演唱叙事诗歌、民歌小调,能创作新歌。经整理的长诗歌15首,当地人称(歌本头)历史歌,各种小调700多首,智慧歌(战歌)200余首,自编自演新歌80余首。其唱腔圆润优美,字正音准,丧调及哭,喜歌便笑,声情并茂,特色鲜明,感染力强,歌曲内容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经常参加当地婚表、嫁娶、年节俗庆活动,深受人们喜爱,是远近闻名的一代名歌手,被当地群众和学者誉为“歌篓子”。

赵连武

男,汉族,1973年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2025年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武当山宫观道乐)。

微信图片_20250318091552

1990年1月,赵连武来到武当山紫霄宫出家,成为一名住庙道人,配合经忏时的配音演奏。后拜在华山派喇万慧,三茅派何本灼、方继权三位老道长门下系统学习道乐知识。赵连武性格朴实,善于钻研,当时武当山所传曲谱为公尺谱,在记谱过程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赵连武跟随三位师傅虚心请教,认真学习,通过记录、听音、记谱,将欠缺不全的曲谱增补完整。后来,武当山宫观道乐的曲谱由公尺谱改为简单易学的简谱,赵连武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武当山宫观道乐的传承、普及。

在多年的学习、实践过程中,赵连武熟练掌握了竹笛、笙、箫、鼓、镲、铙、钹等管笛乐器和打击乐器的演奏技艺,对各种乐谱均能识别,会记谱,能编曲。其尤擅长演奏竹笛,声音饱满,气息平稳流畅,演奏的武当山宫观道乐舒缓悠长,如吟如唱。演奏现代乐曲时能熟练运用滑音、垛音、吐音、震音等演奏技巧,将道乐淳朴、悠扬、娴雅的曲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武当山各种法事科仪活动中,赵连武能够编曲、配乐、指挥。

1991年到1997年间,喇万慧、方继权、何本灼三位老道长相继离世,赵连武成为武当山宫观道乐最主要的传承者之一,他与师兄弟们一起肩负起道乐传承的重任。二十多年来,赵连武为武当山本山及其它道观培养道教音乐人才120余人,如今,其授徒培养的武俊青、饶克文、杨勇等人已经成为武当山宫观道乐的中坚力量,在武当山斋醮科仪及节庆活动中担当重任。

同时,赵连武和同道龚金焕、武俊丽等一起编排武当道乐、曲韵、科仪、法事的系列演奏,致力于武当山宫观道乐的修订完善、演奏韵腔的整理等工作。至2010年,已将武当山宫观道乐的音乐曲谱全部整理完毕,为武当山宫观道乐保存了珍贵的资料。

黄彩平

女,汉族,1957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竹溪县水坪镇,2025年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汉调二簧)。

微信图片_20250318091555

1971年4月到竹溪山二黄剧团工作;1988年任三级演员;1999年任国家二级演员;现为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2010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业50余年来,参与演出竹溪山二黄剧目多达100余出,曾获“牡丹花奖”“百团上山下乡先进个人”等荣誉,长期活跃在省内各级舞台。

青年时期,黄彩平师从李焕珍、江玉英等老一辈竹溪山二黄剧团专业艺人,艺术潜质曾得到著名戏剧艺术家余笑予的肯定。经过50余年艺术历练,对竹溪山二黄艺术特色、经典剧目、声腔板式等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主工青衣、闺门旦,先后在100余出竹溪山二黄传统剧目及现代戏中扮演不同人物角色,塑造了众多舞台艺术形象,也赢得了众多同行专家的认可。

几十年来,黄彩平在倾心专业表演的同时,还积极投身于竹溪山二黄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1992年、1997年、2007年、2015年在县政府以校团联办的方式开办的四期“竹溪山二黄艺术中专班”中,以到校任教的方式为专业班学员进行竹溪山二黄声腔表演教学,先后培养专业学员100余人。2010年—2014年,为单位青年演员复排了《清风亭》《墙头记》等8个传统剧目和折子戏。2007年—2022年,受本县中小学校的邀请,先后100余次进校园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溪山二黄的专题讲座及授课。特别是2015年选录至湖北省艺术职业学院的31名委培生,由她驻校培训教学直到顺利毕业,回竹溪山二黄剧团后,继续参加学生们所有的排练、展演活动,言传身教至今。

另外,黄彩平十分注重竹溪山二黄戏曲艺术面向社会的普及,长期为众多社会业余爱好者进行传艺指导,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与赞扬。

她热爱专业,也看重对专业的研究与总结。2012年至2014年,《竹溪山二黄剧目集》《竹溪山二黄打击乐和音乐曲牌集》《竹溪山二黄戏剧脸谱》三部6册竹溪山二黄戏曲艺术专业丛书出版,其间就收录了她大量的专业资料。2019年至今,全程参与了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中国戏曲剧种全集·竹溪山二黄》大型书系的撰稿与编辑工作,目前该书已基本完成。此外,她还参加了央视《乡村大舞台》《过年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2020年春节特别节目》等活动的录制。

秉持为观众服务,扎根基层,扎根农村的文艺方针,黄彩平常年跟团在鄂西北广袤的乡村辗转巡演。近年来,她全程参与了“百团上山下乡”“新春金秋巡回演出季”“戏曲进乡村、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等六进活动及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进万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连心竹溪山二黄传承志愿服务”等惠民演出与保护传承活动,在当地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目前,黄彩平已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汉调二簧(竹溪山二黄)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承者,在当地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

覃献平

男,壮族,1956年生,祖籍广西河池,现住丹江口市,2025年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武当武术)。

微信图片_20250318091544

覃献平为武当宗师赵剑英之子,自幼随母亲习武打下坚实武术基础,1987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摔跤柔道教练员研修班,先后师从金子弢、吕紫剑、沙国政、尚济、狄兆龙等武术前辈,多次参加湖北省体工队教练员专业集训,擅长武当内家拳、形意拳、八卦掌,博众家之长,将武当太乙五形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武当绝学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实战格斗领域。现任十堰市武当太乙五行文化研究会会长、丹江口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传承基地总负责人。长期担任武当武术传承人培训班教练,传承非遗活动荣获“第二届湖北省十佳非遗保护行动”称号,传承基地被授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先后多次输出传承人赴德国、美国、意大利、捷克、匈牙利参加官方涉外非遗展演,受到广泛好评。覃献平长期致力于武当武术的传承和推广,在传承人梯队建设方面,利用传承基地分层级培训武当武术传承人、教练员数以万计,其本人或弟子、学员多次普外开展交流活动,多次参加媒体宣传报道,2021年,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CGTN)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系列融媒体专题片《印记》,为武当武术的宣传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编辑:张正山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