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龙岭宛如一条长龙横亘在郧西城关、安家、河夹三地交界处。
近期,《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热映,《封神演义》这个中国著名的神话,成为继《西游记》后又一大国产神话 IP跻身顶流。其中哪吒、姜子牙、太师闻仲等风格鲜明的人物深受大家喜爱。
在汉江北岸的郧西县河夹镇,有一座名为绝龙岭的山,山顶有一圆形坟冢,传说主人是《封神演义》中人物——商朝太师闻仲,当地民间代代相传的传说故事,与《封神演义》的情节不谋而合。
山顶圆冢相传为闻太师墓
初春时节,记者一行从十堰城区出发,经福银高速,仅一个小时就来到郧西县河夹镇地界。
在该镇党委书记郑荣平带领下,一行人向绝龙岭出发。汽车拐了一道又一道弯,来到一处垭口,大家弃车登山。
崎岖的山道上,山色回合,林木苍翠,有梅花不经意地出现,展露着无限生机。
约十分钟后,接近绝龙岭顶峰,松柏掩映中,一座突兀的封土堆格外醒目——当地民间传说的闻太师墓,等待我们去一探究竟。
整个封土堆呈圆形,直径十几米,被一道防护墙包围,中间有一条石阶小路通往山下。神龛后的墓碑上,“闻太师之墓”五个字赫然醒目。
从网络流传的历史照片看,未经翻修前的闻太师墓外观更为豪华,三块石碑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屏风,其上浮雕精美、工艺繁复。
闻太师即闻仲,传说为商纣王的太师,文武双全,威仪并重,是商朝位高权重的人物之一,也是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重要人物。
相传闻太师率大军在绝龙岭与周武王姬发率领的伐纣诸侯联军作战。太师驾着战车一直冲到绝龙岭最高峰,四周一片火海,被伐纣军团团包围。姜子牙劝太师归顺西周,太师断然拒绝,直至气绝身亡。
姜子牙敬佩闻太师忠义,命部下将太师尸身就地收殓安葬。附近的村民也十分敬仰太师的壮举,逢年过节都自发为太师捧土圆坟,逐渐形成了直径十余米、高四米的坟丘。
五马石水库,相传是闻太师的战马葬身处。
众多地名、传说与《封神演义》相符
绝龙岭宛如一条长龙,横亘在郧西城关、安家、河夹三地交界处。站在高处眺望,远处青山缭绕、绿水萦回,山脚下,两处河流汇入水库,翡翠般镶嵌在山间。
据介绍,封神故事在河夹民间代代相传,妇孺皆知。其中尤以末路英雄闻太师的传说流传最广。故事与《封神演义》佐证,丰富多彩,扣人心弦。
熟读《封神演义》的郑荣平指着山间的水库告诉记者:“那是五马石水库,五马石这个地名在这里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传,闻太师战死绝龙岭后,跟随其东征西战的五匹战马,因怀念主人月余不食,后投入绝龙岭脚下一深潭,化为五座石马。上世纪七十年代,石马还保存完好,后来建设水库时,施工队伍炸石为基,五座形似马状的石头被毁。
河夹镇还有金花寨、箭流铺、射断垭、金鸡岭、归仙河、聚仙谷等地名,都与《封神演义》故事有关。
相传闻太师死后,其女闻金花立志为父报仇,在离绝龙岭不远处的高山上建寨修炼,此山因此得名金花寨。
一日,她射出一箭,将挡在前面的一座大山射陷成垭,今名射断垭。箭落于河中顺流而下,停在河流拐弯处,日久泥沙淤积形成村落,有了今天的地名:箭流河、箭流铺。后来,闻金花使用法力,射出之箭顺着轨迹又飞回金花寨,有了归箭(仙)河地名。
当地流传着一段顺口溜,生动描绘了这段传说:“太师奉命征西岐,子牙计高挡来敌。吐血命丧绝龙岭,就地掩尸防斧钺。太师最爱金花女,立志父仇方八岁。妻女携恨连夜离,从此只在山中居。此山名因金花起,此寨即为金花寨……”
在河夹,这些地名或附载着一个神话故事,或记述着一段历史传说,与《封神演义》相呼应,令人回味无穷。
绝龙岭顶峰有一座巨大的圆形,相传商朝太师埋葬于此。
阐教、截教与道教有关联
最近热映的电影《哪吒2》、《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都取材自明代许仲琳创作的小说《封神演义》。小说中势不两立的派别阐教与截教,历经千载仍引发读者好奇。书中神魔斗法、各显神通的奇谲想象更是魅力四射。
小说里,封神榜被设定为武王伐纣战争中的封神名单,姜子牙负责将双方死难将士的魂魄收入,将他们分封到雷部、火部、瘟部、斗部、水部、财部、痘部、太岁部等八部正神之中,协助昊天上帝掌管世界秩序,纠察人间善恶。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宋莉华认为,《封神演义》的重心在神魔斗法。武王伐纣的过程就是辅佐周武王的阐教的神道仙尊,战胜助纣为虐的截教神魔妖怪的过程。阐教与截教之争是贯穿商周战争的主线,而所谓的阐教与截教是作者的杜撰。
明代尊崇道教,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曾赐给龙虎山道士邵元节“阐教辅国”玉印。专家推测,是因为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较大,所以《封神演义》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秦楚网记者 韩玉砚)
编辑: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