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云朝 陈今津)2月12日至13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竹山县桃花源街区,参加“民俗文化闹元宵”活动,演唱了《五行会》《凤凰岭》等皮影戏,为游客奉上了精彩绝伦的传统文化盛宴,他就是今年85岁高龄的湖北省竹山县竹坪乡市级非遗皮影戏传人陈中祥。
演出现场,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大家都为他精彩的演艺和矍铄的精神所折服。
尽管岁月在他额头上刻下道道深深的皱纹,但是蕴藏在他舌喉间的力量和心中传承皮影艺术的梦想从未改变。
他说,演唱皮影戏这件事,他做了36年,每年演出三四十场,累计演出多达1200场。
用心学艺
“仲舒儿,在客厅,请为父指教、世间事、忠孝义,三字为高……”他时常打开录音机,仔细听当年录制的师傅周衍云演唱的音频。这让他的思绪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自己用心学习皮影艺术的情景。
1989年,当时竹坪乡皮影戏班子中拉二胡、吹喇叭的乐师李大兵突发疾病,皮影戏班急需寻找一个人顶替。卸任大队干部的陈中祥知道后,自告奋勇地学习起了拉二胡、吹喇叭。他虚心学习皮影戏二胡配乐中必需的高腔、苦平、西皮、越调、小调等曲调。经常在湖北竹山、竹溪,陕西旬阳、白河等县演出。
一入门,他就被皮影戏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深深地震撼,并立下雄心壮志:要将这一民间艺术永远传承下去。他在向乐师学习的过程中,还虚心向“拦门”周衍云学习高腔的唱法,钻研即兴编唱词的技巧。
周衍云演皮影没有戏本,全凭记忆和即兴编唱词。为了加深记忆,他购买了录音机和磁带,每逢演出时,就用录音机将周衍云的唱词录下来。等下雪下雨天干不成农活时,就打开录音机,听一句写一句。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杨家将》《三代四状元》等15本经典的皮影戏剧本的撰写记录工作。
匠心传艺
2011年,皮影戏“拦门”师傅周衍云去世,给竹坪皮影戏班带来沉重的打击。陈中祥在万般无奈之下,动员当时在外地工作的周承志(周衍云的儿子)回乡接班学习“拦门”。
周承志虽有雄心壮志,也想子承父志,但刚开始还是很有难度的。陈中祥就把自己录制的录音带拿出来让周承志听,把自己记录下来的剧本拿给周承志看,让他照着戏本唱,教导他学习耍影子、唱高腔。一有时间,陈中祥就给周承志讲述皮影戏的表演规矩,教他掌握生、旦、净、丑、官、盔、林等皮影形象所代表的人物特性,指导周承志表演人物动作、组织故事语言,要求做到绘声绘色、入情入境、引人入胜。他购买了音响、耳麦、麦克风、锣鼓、二胡、喇叭等器材,手把手教徒弟学习拉二胡、吹喇叭、打乐器等技艺。慢慢地皮影戏班子又红火起来了。
2023年4月15日,他带领皮影戏团队,走进十堰市首届魅力乡镇(街道)评选活动决赛竞演现场,表演皮影戏片段,为竹坪乡竞选魅力乡镇助威。2023年12月,他接受了武汉纺织大学的专访,就非遗皮影戏如何传承讲述了自己的看法。
2024年3月29日,他在高家花屋的戏楼上,表演了皮影戏《文武星》《十星创建进万家》,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提供支持。2024年5月19日至21日,他带领堵河皮影队,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参加“世间日月·影中乾坤恭王府博物馆馆藏皮影精品展”展演活动。
2025年1月22日,他参加了竹山《村晚》节目录制。春节前后,他带领徒儿们先后演唱了八九场皮影戏,给群众贺新春、拜新年、送祝福,深受群众喜爱。2025年2月12日至13日,他走进竹山县桃花源街区,参加“民俗文化闹元宵”活动。
在演出现场,他时而引吭高歌,时而弯弓拉弦,时而布景耍影,时而挥槌击鼓……尽管他须发苍苍,但声音依然清脆响亮,花鼓调有板有眼,高腔激越高亢,影子耍得灵活轻盈,二胡拉得琴声悠扬。
为了适应时代需要,他指导周承志先后创作了《共同缔造美家园》《村老汉改陋习争创十星》等十几本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剧本,传递好声音,弘扬正能量。
恒心守艺
为了展示堵河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把民间艺术发扬光大,36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从不改变初衷,用铮铮铁骨和恒心守艺。
他多次出钱购买散落在民间的皮影道具,每年都要对老化破损的皮影道具进行修复。每当徒弟们灰心丧气时,他总是给他们加油鼓劲,勉励他们前行。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交通不便,他挑着百把斤的戏箱子上坡下岭,道路泥泞时,他宁可把自己摔伤也要保护好皮影道具。
为了解决刻画现代人物形象缺乏合适材料的问题,他把装洗发精的塑料瓶,用烧、烤、锤等办法锻造成雕刻原材料,然后在上面画出人物形象,再进行雕刻和打磨,最后涂上不同颜色的油漆、颜料等。
2023年11月,他帮助徒弟周承志克服重重困难,还资助他500元钱,让他出色地完成了江汉大学湖北曲艺人传承培训班第五期的学习培训任务。
2020年,他心爱的妻子去世了,儿子身患疾病,孙子和孙媳在武汉上班,儿媳在武汉边打工边照顾他的重孙子。他是一个耄耋老人,除了洗衣做饭种庄稼外,还要照顾生病的儿子。但是从不叫苦,从不叫累,只要是有人请他去演唱皮影戏,或者是徒弟向他请教,有关部门需要他参加展演,他总是风雨无阻。
竹山堵河皮影戏是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陈中祥用不懈的坚守,成为堵河皮影高腔演出队的一代宗师。他说,只要自己身体好,就一直干到底,为传承非遗皮影戏贡献毕生的力量。
据悉,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唐宋,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29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