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汉江,十堰市郧阳区境内有136公里,丹江口水库库容1050平方公里,郧阳区境内占46%。十堰市郧阳区汉江清漂队有对“父子兵”——肖安山、肖树峰,他们常年穿梭在汉江之上守水护水,只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早上7点,肖树峰从郧阳区城关镇出发,赶往20公里外的茶店镇油坊岭。他和同伴这几个月来,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负责神定河、泗河等流域的清漂工作。
2024年10月,十堰环保部门份采购投入一艘加压控藻船,采用纯物理方式,通过加压使蓝藻破壁、下沉,让其无法聚集在水面进行光合作用,以抑制其生长,减少蓝藻繁殖。肖树峰和同伴每天都要在加压控藻船上工作八、九个小时,清除神定河、泗河及郧阳区周边河流上的藻类。
船体两侧的螺旋桨贴着水面旋转,高压把蓝藻群体打散,让它们失去活性,不再生长繁殖。同时,把浮在水面上的蓝藻吸进过滤仓的过滤袋中,以实现蓝藻与水体的分离。
肖树峰
肖树峰介绍,水中的蓝藻量与温度有关,气温高时,水面上的蓝藻多些,气温低时,蓝藻相对少些。
因人手比较紧缺,这项工作一个人又很难完成,感冒未愈的肖树峰仍“带病”在工作。如果不是清漂队队员韩天金挑明,记者丝毫看不出来操作熟练的肖树峰,还发着高烧。他告诉记者,这些并不是什么大困难,大家都能克服。
1998年出生的肖树峰,当过两年兵。退伍后,志在四方的他选择了出门闯荡,在新疆,内蒙等地开过大车。他以前从未想过会回家乡加入父亲从事的清漂工作,因他当初觉得清漂工作乏味、枯燥,又算不上一份体面的工作,心里多少有些抵触。
肖安山
2017年郧阳区成立清漂队,父亲肖安山当选为队长,这一干就是7年。其中的艰辛,肖树峰都看在眼里,他不想走父亲的老路。可是拗不过父母一个又一个的电话,肖树峰在2024年7月,回到了养育他的汉江河边。
一上午的时间,油坊岭的除藻工作终于完成。肖树峰接到父亲电话,又和同伴马不停蹄赶往城关镇,去汉江边清理垃圾。来到城关镇,肖安山为肖树峰和他的同伴递来救生衣,并叮嘱172米水位线以下都是重点管控区域,要做到库清岸绿。
相比起先进的降藻船,库岸线上的树枝、残破的渔网、塑料垃圾,只能开着小舢板,一点点人工捡拾。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清漂队求精不求多。7年间,肖安山送走一拨又一拨队员,有时想挽留,但一想到这项工作的艰苦,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知子莫如父,肖树峰的表现没有让肖安山失望。但是他一直不知道,儿子的转变源自哪里。
私下,肖树峰告诉记者,2023年,父亲当选“十堰最美守井人”。颁奖短片中的一个画面,让远在新疆的他,内心五味杂陈。寒冬腊月,父亲肖安山为了剪断渔网,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江水中。
肖树峰说,父亲的辛酸和不易打动了自己,经过思想斗争,他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从事守水护水工作。
肖树峰凭借着在部队里磨炼出的坚毅品质,迅速适应了清漂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慢慢地,他也对这份工作有了跟以往相比,不一样的认识。从事清漂工作时,经常会有群众为他们的工作点赞,道一声辛苦,他觉得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己倍感欣慰。
从最初靠着捞网、铁锹、耙子等简陋的工具,捞树枝、搂杂草、清理生活垃圾,到如今政府配备的专业河道清漂船、降藻船,在汉江清漂队的努力下,汉江(郧阳段)库区库面长期保持干净无漂浮物,水更清,环境更美了。
肖安山说,自己生活在郧阳,喝着汉江水长大,心中对汉江充满了感情,也希望儿子能在清漂工作中有更加突出的表现。肖树峰也表示会向父辈看齐,努力做好清漂工作。
清漂船缓缓行驶。父亲站船尾、儿子站船头,在冬日暖阳的衬托下,诉说着库区人接力守水护水的深情。冬去春来,这对“父子兵”还将继续守护着一库碧水。(全媒体记者 蒋巍 实习生 高乙宁)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