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是中国绿松石之乡,地处秦巴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作为全省首批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之一。新的一年,竹山如何立足历史底蕴、抬升发展标杆,切实扛起支点建设的战略使命?十堰广播电视台新闻专栏“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访谈”,今天专访竹山县主要负责同志。
强化支点意识 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问:全市“新春第一会”部署持续提升干部能力作风全力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竹山县如何在服务支点建设中彰显作为?
竹山县委书记汪正义:
全省“新春第一会”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吹响了整体提升、建成支点的奋进号角。全市“新春第一会”聚焦服务支点,部署持续提升干部能力作风,充分体现了一丝不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一切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的使命担当,一以贯之抓干部能力作风提升的战略定力。省委有部署、市委有要求,竹山必见行动。将进一步强化支点意识,主动加压奋进,融入全市“五个目标定位”,锚定“2026年全县经济总量210亿、工业总产值160亿、培育2个百亿产业和1家百亿企业”目标,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奋力打造世界绿松石之都、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地、省级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地、省级轻工卫浴生产地、省级绿色农产品加工地,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聚焦四个重点 服务支点建设
问:竹山县提出建设“两山”实践创新发展先行区目标定位,围绕服务支点建设将从哪些方面聚焦发力?
竹山县委书记汪正义:
围绕市委整体提升“七个力”部署,竹山县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聚焦发力,着力增强服务力和贡献度。
一是做强“四个百亿”。树牢“龙头、链条、集群”的体系化思维,落实1个产业1名责任领导、1个牵头单位、1个发展规划、1套支持政策、1笔产业基金、1个产业园区(示范基地)、1个特色品牌、1个高端展会“八个一”机制,聚力打造绿松石、轻工卫浴、农产品加工、铌钽稀土4个百亿产业集群,力争2026年绿松石、轻工卫浴产值分别达到100亿元、200亿元,把湖北秦巴新材料有限公司培育成百亿级产业企业。
二是做优品质县城。按照山水相依、产城共融、景城一体思路,学习德国巴登做法和重庆城市建设经验,开展县城建设补短板提品质行动,打造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绿色低碳县城。持续推进“下山进城、下山进镇”,力争全年城镇化率提高两个百分点。
三是做特文化旅游。融入“湖北旅游、武当突破”,发挥南连神农架、北接武当山区位优势,推动武陵峡·桃花源5A景区开发,加快桃花源街区至木鱼湖片区开发,唱响“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品牌。推动“陕西客人来我家”“北京朋友来喝茶”“武汉朋友来度假”,持续引客入竹、送客武当,打造“两山一江”重要节点。
四是做实项目支撑。实施项目投资“122”计划,用好“两重”“两新”等政策支持,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2025年实施重点项目299个,投资增长13%以上。用好对口协作平台和资源,成立“1+3+N”工作专班,组织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轮周驻京,持续争取合康高铁、十万普铁、神竹高速等重大项目,竞争性争资增长10%以上。实施招商“百千万”工程,组织10支“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招商小分队出征,全年新引进项目90个以上。
实施四大行动 守护水源生态
问: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承担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竹山县在保水护水方面有什么打算?
竹山县委书记汪正义:
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由南向北纵贯竹山全境,年径流量占丹江口水库入库水量1/6。近年来,竹山不遗余力保水护水,县域堵河干流水质长年稳定保持Ⅱ类以上,Ⅰ类天数占比9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提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竹山将实施“四大行动”,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生态补偿重点县,创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一是水质提升行动。发挥水质安全保障中心作用,建设返巢式无人机巡查系统,落实县乡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库区清漂、消落区监管等机制,推动跨区域联防联治,开展污水管网整治攻坚行动,不让一滴污水进堵河。
二是国土绿化行动。按照“补齐行道树、种满裸露山、树分田间道、花开房前坡”思路,实施好水源地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加强林相季相改造,提升绿化造林质量,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三是洁净竹山行动。推进“六无乡镇”创建,固化“周五大扫除”制度,努力实现大河小沟干净、大山小丘葱郁、大街小巷井然、大镇小乡敞亮、大家小院卫生。
四是志愿服务行动。抓好“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建设,发挥291支党员“堵河护水先锋队”作用,推动全民保水护水,全域建设文明河流。
多措并举提升干部能力作风
问:市委部署持续提升干部能力作风,竹山县有哪些具体举措?
竹山县委书记汪正义:
对标省委“五种意识”和市委“三个提高”要求,我们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三讲活动”提能力。即“领导干部半月讲”讲思路、“局长上讲台”讲政策、“村书记大讲堂”讲经验,引领全县党员干部主动学、主动谋、主动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高工作标准、提高落实能力。
二是“五抢五比”增干劲。全力抢政策、抢项目、抢资金、抢试点、抢进度,比荣誉、比业绩、比位次、比作为、比创新,以218项“小切口”改革事项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
三是“七个精简”转作风。持之以恒精简文件、会议、督查考核、工作群、基层调研、公务接待、基层事务,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全面推行“由我来干、马上就干、干就干好”,确保工作件件有回音、事事见成效。(全媒体记者 徐静 陈熠林 竹山县融媒记者 但兴竹)
编辑:万林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