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郧西“七夕花馍”: 指尖非遗开出馍上“金花”

时间:2025-01-26 10:53 来源:极目新闻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微信图片_20250126105412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应锋 通讯员 邹景根 高玲

“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春节前,家家蒸馍,是鄂西北的传统。

1月25日,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区,老远就飘来老面馒头的香味。走进“七夕花馍”技艺传承人卢芸的“乞巧花馍店”,只见物品架上放满了各式各样定制的花馍。

“每天从早晨开始,一直蒸到晚上10点。”卢芸说,每年春节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今年从腊月廿三忙起,订单已经排到了正月初六。

“七夕花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郧西七夕”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七夕花馍”制作十分讲究。在卢芸的“乞巧花馍店”里,正上演着一场面粉与创意的奇妙“邂逅”。

微信图片_20250126105422

只见工作台上放着剪刀、筷子、梳子、竹签、勺子等工具,卢芸全神贯注将一块淡黄色的面团揉、搓、定型、修饰……十几分钟,一条栩栩如生的“蛇”就在十指间跃然而出。

“我设计的这款金蛇送福创意花馍,颜色是用水果或蔬菜汁调配的。金蛇肚子里有16个元宝形状的花馍,前面两个元宝形状的花馍,寓意着财富和好运。”卢芸边做边介绍。

造型做好后,再进蒸箱。“出锅喽!”随着蒸箱门打开,蒸汽袅袅散开,精巧细致的金蛇送福花馍栩栩如生。

从心尖到指尖,经过卢芸的巧手,万物皆可“馍”。惟妙惟肖、憨态可掬的“金蛇福娃”,年味十足的“新春快乐”“金蛇迎春”,寓示日子红红火火、风调雨顺的“粮仓”……

卢芸在郧西县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区和天河景区开了2家“乞巧花馍店”。她说,今年是蛇年,“金蛇送福”款花馍很受欢迎。一个个带有“蛇”元素、承载着美好祈愿的花馍,传递着浓浓的年味儿,为人们送去新春的祝福。

“春节申遗成功,非遗产品也跟着火起来。”卢芸介绍,花馍按大小、造型不同,价格在5元至450元不等,农历腊月花馍售卖量达2000多个,部分订单通过物流发往湖南、广东、福建等地。

在郧西当地,有着“过大年,发面蒸花馍”的年俗。“发”寓意着新的一年发家、发财,“蒸”寓意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因此花馍成为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面食。在该县店子镇、关防乡、湖北口回族乡的每个村落,都有做花馍的巧手能人。

关防乡沙沟村58岁的郑立菊,精湛的花馍技艺让她成为村巾帼致富带头人。郑立菊通过线上线下卖花馍,月收入4000元左右。

编辑:陈琦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