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也是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启动十周年。2014年,北京市通州区与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正式建立对口协作关系。十年来,双方因水结缘、因水结亲,积极加强对口协作,坚持南北共建,同心协力,在生态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事业、职工服务和帮扶、干部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结下了深厚友谊,取得了显著成果。今日起,武当山特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新闻专栏《南水北调结亲缘 对口协作谱新篇》,展示两地十年来深化合作交流、开展对口协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医”路前行 共享健康
北京通州区与武当山特区自2014年建立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关系以来,两地卫生健康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在专科建设、人才培养、中医药传承发展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携手推动两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2月7日,武当山特区周女士带着她的女儿来到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眼科视光中心,医生很快为其免费做了视力检测,并根据其眼科档案,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我女儿视力不好,自从有了这个视光中心,每年我都会带女儿来这里做视力检测,非常方便实惠。”周女士告诉记者。
据悉,2019年10月14日,武当山特区“青少年近视防控项目”在北京通州区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资助下正式启动,随后,视光中心在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眼科落地,全区首批6700余名青少年享受到公益性眼健康知识宣讲及视力筛查、建档、配镜后追踪辅导等视力健康管理项目。
不仅是青少年近视防控项目,在通州区大力支持下,2019年,北京四家企业联合为武当山卫生事业捐赠10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村级卫生室改造等基层卫生设施建设;同时,景区医疗体系建设也得到完善,金顶、琼台、乌鸦岭景区配置了AED,特别是在金顶景区增设了急救点,添置了AED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仪等便携式急救设备,大大提高了武当山景区医疗急救水平。2020年疫情暴发,在物资极为紧缺的情况下,通州区积极组织捐赠,为武当山送来了口罩、体温枪等防疫物资,助力武当山疫情防控。
2021年、2022年、2023年通州区卫健委共支援90万元对口协作资金和设备,用于武当山特区疾控中心建设和南岩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通州区疾控中心支援武当山疾控中心应急物资累计达80余万元,特别是争取实验室设备项目获得支持,列入北京通州区卫生健康委员实施对口支援合作项目。
十年来,北京市卫健委、疾控中心,通州区卫健委、疾控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领导多次带领技术专家深入武当山调研考察,实地指导卫生健康工作;武当山也先后派出20余人次的专业技术人员赴北京参加培训学习,进一步加深了两地卫生健康部门在人才培养、特色医疗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为充分利用好北京市丰富的医疗资源、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优质资源,我们先后3次前往北京通州区,对接医院学科建设、相互转诊、专家义诊、中医药发展、武当山疾控体系建设、景区‘康养小屋’、中医药治疗肿瘤建设等项目,进一步补齐武当山医疗卫生短板,提升诊疗能力,让更多群众受益。”武当山特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口协作工作开展以来,通州区卫健委与武当山特区卫生健康局持续深化合作内容,多次签订《对口合作协议》;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与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签订了《医疗卫生友好交流合作协议书》;通州区疾控中心与武当山疾控中心签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友好交流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了两地卫生健康事业的融合发展。
下一步,武当山特区将继续坚持“交流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通州区卫健部门的沟通交流,深化合作内容,将通州区“高精尖”的技术请进来。随着一泓碧水的源源北送、对口协作的不断推进,武当通州两地卫生健康事业必将谱写出更加璀璨的华丽篇章!(武当融媒记者 刘雪琴 通讯员 陈永艳)
编辑:尹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