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周五面对面》:共同缔造如何扩面提质(二)

时间:2024-11-22 18:02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学思想,提能力,强作风,创一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载体,今年,十堰各地在去年共同缔造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试点扩面提质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

本期节目关注竹山县、竹溪县的共同缔造工作。参与本期节目的嘉宾是竹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卓,竹山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勇,竹山县上庸镇党委书记余志刚,竹山县上庸镇南坝村村民代表李光平,竹山县上庸镇南坝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宋令贵;竹溪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陶猛,竹溪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贺艳声,竹溪县天宝乡党委书记陈代军,竹溪县天宝乡孔雀村村民代表陶辉,天宝乡党委组织委员、孔雀村工作组组长明。

主持人:竹山县上庸镇今年倾力打造鲜花小镇,成为了新的旅游打卡点,不仅实现了村容村貌大变化,而且使村民们致富增收,鲜花小镇是如何打造的?一起来看看。

竹山县上庸镇:户户参与  共建鲜花小镇

清晨,薄雾笼罩在竹山县上庸镇圣水湖畔,游客络绎不绝,陶醉在湖光山色中。家住湖边南坝村的李大姐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收拾门前的花花草草。

竹山县上庸镇南坝村村民李光平:养花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就跟养小孩一样,一开门就能见到鲜花,看起来很养眼。

李大姐之所以养花积极性这么高,是为了响应今年4月镇上提出的打造鲜花小镇的号召。

竹山县上庸镇南坝村村民李光平:村里把花盆发给居民,还发工具、发腐殖土,大盆发了8盆,小盆发了15盆。村里有人指导养花技术,养了花以后,来的客人多了,也能带动这里的经济发展。

作为今年上庸镇的共同缔造示范点,南坝村因地制宜,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在竹山县政府、镇政府的支持下,从扮靓村庄入手,广泛发动村民种花。

竹山县上庸镇南坝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宋令贵:一是通过村民小组理事会入户宣传,广泛发动;二是通过能人大户带动,传授技术,让村民从会种花到种好花。

以往冷清的街道变成现在的花街,蓝雪花、三角梅、绣球花、一品红随处可见,全村251户种植鲜花4000余盆。以花为“媒”,今年“十一”,鲜花小镇成为新晋的热门打卡点。

竹山县圣水湖度假区负责人李德琴:往年国庆节每天游客量大概在一万人左右,今年每天大概四万人左右,外地游客量明显增多。

据统计,国庆节期间,鲜花小镇累计接待游客达20多万人次,南坝村村民实实在在地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甜头。节日刚过,在村委会和工作组的组织下,村民们集思广益,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

干群共建聚合力。旅游产业不仅带动了南坝村村民增收致富,还吸引了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

竹山县上庸镇南坝村村民焦昌丽:这些年自己在外上班,看到村里的大动作,也想回来做点什么,家门口能工作就不到外边打工了。

主持人:现在上庸镇变成了鲜花小镇,有什么样的感受?

竹山县上庸镇南坝村村民代表李光平:对个人来讲,自己做了一点小生意,现在养花养得好了,也来了好多游客,为做生意的居民带来了好多好处。

主持人:现在村里发生大变化,是不是返乡创业的情况比较多了?

竹山县上庸镇南坝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宋令贵:是的,比如村里的张忠宝、谭显露,他们纷纷从外地回来,在家开办了农家乐、民宿、水上游乐项目。截至目前,村里发展农家乐、民宿,各项旅游服务行业的有26户。通过今年打造鲜花小镇,村民都挣到钱了,老百姓可以说都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主持人:鲜花小镇应该是竹山县自上而下的一个总体谋划,那么具体落实到镇、村,是如何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

竹山县上庸镇党委书记余志刚:一是成立了工作专班入户走访,商定方案,最终敲定到底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效果;二是整合资源,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同时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种花养花的技能培训;三是组织乡贤能人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努力,为鲜花小镇的建设搭好台唱好戏。今年“十一”期间上庸镇游客非常多,平均每天有四、五万人。一开始会担心人多、车多,交通压力、安全压力较大,全村老百姓发现这些问题之后,主动充当志愿者,停车引导、游客咨询服务、秩序维护,环境卫生保洁做得非常好,同时也热情接待游客,把家里的桌椅、茶水搬到人多的地方,主动为游客提供服务;机关单位把停车场对外开放,让游客玩得开心、玩得舒心;南坝村的老百姓主动穿起救生衣,到游船上作为安保员,为“十一”期间旅游减轻了很多压力。

主持人:成功打造鲜花小镇只是竹山县共同缔造工作的一个缩影,除了上庸镇以外,竹山县其它地方工作开展的怎么样,还总结出了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竹山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李勇:竹山县在开展共同缔造试点过程中,有这样几点体会:一是摸清群众需求,达成思想共识,推行“大家事情大家议,议好事情大家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村庄规划、民生实事产业发展中,形成共同愿景。我们还组织开展了秋收节农民运动会、相聚重阳情暖夕阳,以及晒秋、赛秋等这些群众性活动,真正把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员带头干,乡贤领着干,群众主动干”的良好氛围。成立志愿服务队、乡贤理事会、村民议事会,还有妇联小组,矛盾调处小组等群众性自治组织,还有各种各类的经济组织,让每一名群众都在每个组织中找到位置,能够发挥作用。三是持续擦亮“十星”品牌,积极引导群众,形成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评选活动,设立积分榜、公示榜、光荣榜,让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干有目标。

主持人:接下来再来关注一下竹溪县。竹溪县天宝乡孔雀村在今年作为共同缔造试点之后,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来解决身边的小事、实事,效果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天宝乡孔雀村看一看。

竹溪县孔雀村:民事民议  事事办到心坎上

天宝乡孔雀村位于竹溪县南部山区,山大地少,在以前,这里是无产业基础、无村集体收入、无市场主体的“三无村”。2016年,因为村组合并,易迁安置,村11组常住人口达到70户229人。

竹溪县天宝乡孔雀村共同缔造工作组组长敖明:第一轮入户的时候,头几户很难跟群众进行沟通,要么不开门,要么开门只说几句话,导致很难收集问题,也很难了解群众家庭基本情况。

今年年初,孔雀村11组被列为竹溪县共同缔造试点,如何摸清民情民意就成了摆在共同缔造工作组面前的第一个难题,于是工作组就想到了成立村民小组理事会的办法。

竹溪县天宝乡孔雀村11组村民小组理事会会长陶辉:我们都是本乡本土的,对情况都比较熟悉,茶余饭后跟村民交流,有的老百姓不愿意给村委会说,他们给我们说,我们可以转达,理事会就是村民和村委会之间的一个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安置点的房屋结构相似,很难辨识,走亲访友十分不便。为了快速取得村民们的信任,工作组和村民理事会商议后,决定就群众普遍反映的安置点门牌号的问题入手。村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搭凳子、递锤子、安牌子,很快,八年都没有解决的门牌号问题彻底解决了。

竹溪县天宝乡孔雀村11组村民小组理事会会长陶辉:有些小事可以解决的就帮忙解决,有些不用麻烦村两委干部,从某种程度来说,也算减轻村两委干部的负担。

今年10月,有村民提议要把村委会门前的几个花坛修整修整,大伙儿连忙张罗了起来。村里的事情共商议,村民的事情大家干。很快,花坛被修好了。

竹溪县天宝乡孔雀村村民段元全:因帮忙砌花坛,村里奖励了20个积分,拿积分卡可以到店里买东西,方便得多。

积分卡就相当于村民的家庭身份证,与门牌号相对应,家庭成员的信息、兴趣爱好、技能专长,哪些是能人大户一刷便知。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村上的一批养殖大户就被筛选出来,罗永霞就是其中之一。

竹溪县天宝乡孔雀村养蜂大户罗永霞:自己养蜂十多年了,蜂蜜产量最好的时候有七、八百斤。因自己很难找销路,卖不完的就滞销了,留在家里面。

得知这一情况,大家集思广益,一方面工作组加大宣传推介,对接采购;另一方面发挥罗永霞的能人带动作用,发动 4 户群众参与蜂蜜养殖,扩大产量,加大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

竹溪县天宝乡孔雀村共同缔造工作组组长敖明:设计包装、制作注册商标,收购群众的蜂蜜进行罐装封口,然后我们来销售。

转变群众思维是当下、富足群众口袋是长远。在开展共同缔造的几个月时间里,孔雀村村民不仅参与了划菜地、添置健身器材等环境整治,还培育出蜂蜜、菊花、蔬菜等多个产业,村容村貌和乡风民俗正在悄然改变。

主持人:节目现场也邀请到了孔雀村的村民代表,孔雀村是2017年由三个村合并在一起的,刚开始的时候,邻里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竹溪县天宝乡孔雀村村民代表陶辉:当初关系紧张,三个村都不熟悉,有一定的矛盾,有的不愿意说。今年成立村民理事会后,给百姓解决了一些小事,现在关系好多了。

主持人:你觉得现在关系变化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竹溪县天宝乡孔雀村村民代表陶辉:老百姓需要实惠,把小事情解决好后,村民觉得舒服、满意了,就会拥护你。

主持人:现在工作好开展吗?

竹溪县天宝乡孔雀村村民代表陶辉:现在工作很好做,只要真情实意解决问题,例如到河道捡石头,只要喊一声,村民就来帮忙。

主持人:刚刚村民介绍了以往三个村合并在一起,刚开始工作组开展工作很困难,后来采取了哪些办法来扭转的呢?

竹溪县天宝乡党委组织委员、孔雀村工作组组长敖明:按照以前三个村的群众分类进行入户调解,消除隔阂,特别是抓住解决门牌号这个小问题入手,召开村民小组会,把门牌号的样式、材质、高度、安装位置都让群众来表决,让他们来选定。群众全程参与,他们真正能感受到工作组在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愿,这样以来,群众与群众之间,群众与干部之间,慢慢地由陌生走向熟悉,由抵触走向信任。这八个月来,工作组通过建立积分制管理办法,优化以前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出工出劳出资,先后解决了35个问题,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逐步感受到了干事奉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主持人:天宝乡在竹溪县应该算是比较偏远的乡镇,孔雀村的共同缔造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竹溪县天宝乡党委书记陈代军:孔雀村共同缔造最大的经验是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通俗地讲就是不要你觉得或者我觉得怎么样,关键是要村民群众觉得怎么样。孔雀村从小事入手,修花台、划菜园到建凉亭、修路灯,通过召开群众会的形式,让群众举手表决,真正让群众全过程参与到村级事务当中来,群众思想心态由“事不关起高高挂起”到“湾组发展与我有关”而转变。同时孔雀村把共同缔造理念延伸到发展产业方面来,为群众卖蜂蜜、卖蔬菜、种菊花,让群众都参与到其中。而且村股份合作社又将一部分利润充值到积分超市,保证积分奖励始终能长效运转,不断调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主持人:除了天宝乡孔雀村这个试点之外,今年竹溪县全县范围内还有哪些可以值得分享推广的经验做法?

竹溪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贺艳声:一是坚持凝聚共识,推进有序,以上率下,在试点中培养骨干,培养典型,靠骨干和典型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坚持管用实用为要,建优实用的社会组织和群众组织;三是坚持从群众的小事、难事入手,建立信任,让群众感受到干部是真真正正在为他们办事情;四是坚持用共同缔造的理念来切入“三变”改革,盘活村集体、农户闲置的山林、土地、房屋和农机具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通过三变改革增加了集体收入,让集体有钱办事,增加了农户收入,让农户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共同缔造,为由共同缔造到走向共同富裕,探索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主持人:交流完竹溪县、竹山县两地的成功经验之后,接下来我想请两位县领导分别评价一下,对方共同缔造工作开展的怎么样?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的?

竹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卓:刚才从短片中也看到了,竹溪县在推进共同缔造试点过程中,用心、用情走访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组织,许多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有以下几点:一是下沉一线,通过走访入户找准了群众需求,找出了民意的最大公约数,为共同缔造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发动群众解难题,把发动群众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的基础,干什么、怎么干,群众说了算;三是成立组织聚合力,把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作为最关键的抓手,成立各类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通过组织引领群众;四是建章立制管长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固化下来有力做法,形成一批有力的体制机制,来提升基层的治理效率。

竹溪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陶猛:通过共同缔造试点,非常欣喜地看到上庸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值得学习,一是上庸镇的基层组织切实为民谋福,通过发动组织群众,种好、养好一盆花到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共同打造鸟语花香、宜居宜游的美丽小镇;二是上庸镇的广大群众勤劳、淳朴、热情,群众坚定勇敢地闯出了一条新的、质量更高、前景更好的发展路子,通过兴办农家乐、民宿酒店、开发旅游产品,收入稳步提高,日子红红火火;三是在全镇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出了一个生态文化旅游名镇,通过旅游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做好了示范。

主持人:听了两地的经验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共同缔造工作核心就是群众,只有广泛发动群众、引导群众、让群众参与进来,这项工作就能顺利地进行。接下来请谈一谈:今年共同缔造试点扩面提质工作较以往相比更加的全面、更加的细致,在这项工作推进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升和改进?

竹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卓:今年竹山县分三批次共推进了69个共同缔造试点,应该说效果初显,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共同缔造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形成了从以往群众看干部干,到现在大家一起干的生动局面。二是办成了一批以往想干而没干成的民生实事,竹山老街改造过程,户户参与;城北生态体育公园建设,人人出力。三是培育了一批搬不走的、走不了的工作队,建立了一批群众性的组织,让每一位群众在组织中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四是形成了一批群众看得懂、记得住、能做到的村规民约,凝聚了最广大的精神动力。当然,在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主要是骨干队伍的培育和壮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试点的均衡性还需要进一步平衡。下一步,一是聚焦党建引领。将持续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二是聚焦群众所需。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小区议事会、各工作队的作用,组织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三是聚焦发展大局。把共同缔造与清洁家园、守水护水、矿山安全等中心工作相结合,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四是聚焦试点示范。加强试点工作的周期化管理,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动作有成效,发挥试点的带动作用,为共同缔造下半篇四级框架体系治理打牢基础。

竹溪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陶猛:通过三期的试点扩面,现在320个村、社区已经全部覆盖,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通过带着感情入户,融洽了干群关系;坚持自上而下选出了群众组织,用心解决难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充分发动群众,办成了一批实事;通过着眼长远,建立了管用的机制。但也在工作中发现还有些方面需要改进:一是部分基层干部自觉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来谋划推动工作还需要加强;二是村民小组理事会如何更好地联系群众、解决实事、当好群众和基层组织的纽带还需要加强;三是创新载体来组织发动群众还需要用力。下一步计划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各级干部自觉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来谋划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二是突出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六件事+”、缘溪行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重点工作,探索一些务实管用的新机制;三是通过典型引路,把在共同缔造的工作当中涌现出来的群众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劳动精神、奉献精神、勤劳节俭精神和群众身边的好人善事,及时总结,加强宣传,用群众身边的实事来引领群众、引领好的家风和好的社会风气,真正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主持人:感谢竹山县、竹溪县两地的经验分享交流,希望这些好的经验能够推广下去,让各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编辑:孙一帆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