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剑锋)一城山水,满城好人,这是十堰这座年轻城市的闪亮品牌。近年来,十堰深入推进铸魂工程,不断提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各类典型推荐培育机制,发挥“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榜样作用,着力打造好人之城、温暖之城。
11月12日上午,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在我市发布,152人(组)光荣上榜。其中,丹江口市龙山镇彭家沟小学校长彭玉生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他成为我市第56名“中国好人”,为十堰“好人之城”建设再添璀璨一笔。
彭玉生今年48岁,现任丹江口市龙山镇彭家沟小学校长。28年前,彭玉生毕业后放弃进城机会,毅然回到养育他的大山,成为龙山镇一名教师。“农村有广阔的天地、丰富的资源、质朴的家长和淳朴的民风,这些都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拟的。”彭玉生说。
一个人,一辆摩托车,三万多公里翻山越岭。28年来,彭玉生访遍村里一千余户人家,资助困难学生40多名,劝返辍学学生50多人,帮助180多名山里娃走进大学校门。与高校合作建立多媒体教室,创建教师成长训练营,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积极配合拍摄“云上诵诗会”,农村孩子创作的诗歌在央视少儿频道亮相。
“看到孩子们变得大胆、爱说爱笑了,一批批学生能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我觉得很幸福。”彭玉生说。
一个榜样,无穷力量;一群榜样,满城荣光。2008年以来,我市大力建设“好人之城”,选树身边的“凡人英雄”,涌现出一大批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身边榜样。其中有客串深山“快递员”的公交司机王付先。
“最远的一个村离城区43公里,很偏僻,只要老百姓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在这里干下去,这是我心里的一点小幸福。”中国好人、市公交公司62路公交司机王付先说。
有一诺千金,守信还油15载的“信义油匠”王金学。
“别人相信我,信任我,我做事对得起别人就行了。”中国好人、丹江口市丹赵路街办茅腊坪村村民王金学说。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市级以上道德模范202人/组,其中:全国道德模范1名、提名奖1名,湖北省道德模范8名、提名奖4名,十堰市道德模范97名/组、提名奖91名/组;身边好人874人/组,其中:中国好人56人/组,湖北好人64人/组,十堰好人755人/组。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弘扬凡人善举,共筑好人之城。舞台剧《我,怡敏志愿者》由怡敏义务支教志愿服务队,根据九旬退休教授陈怡敏老人19年来义务辅导农民工子女的感人事迹,自编自导自演,再现了志愿服务队成立十年来的志愿服务历程,成为宣传好人,招募志愿者的鲜艳旗帜。
怡敏义务支教志愿服务队队长李璐说,将来她们会带着成立志愿服务队的初心,传承志愿者精神,一直坚守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
我市还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发挥“好人”榜样作用。除了《我,怡敏志愿者》等一批舞台剧;还建成荆楚楷模(十堰)主题文化长廊,建设好人公园、好人街、好人广场20处;编印《十堰好人传》《十堰市第八届道德模范事迹汇编》《文明十堰 你我同行》等3万余册;引导广大群众向好人致敬、与榜样同行,让凡人善举更好引领社会新风尚。
今年7月11日,我市首位市民使用电子“好人卡”免费乘坐公交。十堰制定出台了《十堰市关爱礼遇道德典型实施办法(试行)》,推动关爱礼遇道德典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713名道德典型被纳入关爱礼遇范围,享受政治、健康、教育、出行、文化、住房及养老等7个方面12项具体关爱礼遇。
“这是十堰这座城市对我的肯定,也是对十堰所有好人的鼓励,是对向上向善的力量的肯定与支持。”十堰好人、市太和医院医师雷悦说。
“我们要将好的传统发展下去。”全国道德模范、竹山县柳林乡洪坪村村民刘学举说。
以德养人,成风化人。如今的十堰,已形成了“学好人、做好人”的优良风气。在此基础上,我市不断探索“好人之城”创建工作,动员更多身边好人,凝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积极参与到“山水车城、宜居十堰”建设中来。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