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北上先锋”在十堰

时间:2024-11-16 08:00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90年前的11月16日,一支铁流不断壮大,穿透漫漫黑夜,开始了漫漫的长征之路。他们跨越秦巴武当,点燃了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火炬。

铭记峥嵘九十载,继往开来再出发。2024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

这是永不磨灭的“长征印记”。1934年11月16日,在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红二十五军2900余人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西征。

由于在桐柏山区、伏牛山区难以立足,红军被迫长驱900多公里,于12月上旬到达陕南商洛地区。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洛南庾家河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提出了创建鄂豫陕新苏区的任务,同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建为中共鄂豫陕省委。月底,红二十五军挥师南下,转移到郧西县一带,大力开展游击战争,横扫地方民团,发动群众抗捐抗粮,开辟了郧西、镇安、山阳、旬阳四县边区。

红二十五军在包括郧西在内的鄂豫陕地区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不仅取得了两次反“围剿”胜利,还坚持斗争达两年八个月之久。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与川陕苏区、陕北苏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和川陕、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北上先锋”的红二十五军,是唯一一支在长征途中创建了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队伍。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后,毛泽东在接见徐海东和程子华时说:“红二十五军为革命立下了大功。”

及时正确的郧西会议,决定扩大红军队伍

1935年2月19日,鄂豫陕省委在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村涝池张家大院分析形势。_副本

1935年2月19日,鄂豫陕省委在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村涝池张家大院分析形势。

在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村,一幢土坯老屋静静屹立,黑瓦黄墙。当地人称其为涝池张家大院。据当地党史专家介绍,1935年2月19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在这里召开了第20次常委会议,再次提出“大量的扩大红军,建立地方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战略目标。

郧西县地处鄂陕交界,红二十五军在这里建立了第一批区、乡苏维埃政权。长期研究十堰红色文化历史的十堰市档案馆(市史志研究中心)二级调研员桂柏松说,红二十五军创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在十堰建立的唯一根据地,也是整个红军在长征中创建的唯一一块根据地。

中共鄂豫陕省委在虎坪村涝池张家大院分析形势的这次会议,被称为郧西会议。郧西县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李仁喜长期研究地方党史。他认为,这在红二十五军的发展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地区出发的时候是2900余人,到了郧西县时只有是2500多人,力量削弱,因此红二十五军亟需发展壮大。”

这次会议总结了红二十五军入陕两个月来的斗争成绩与经验,分析了国内的斗争形势。经过充分讨论,明确部队放弃入川,就地创建根据地的目标。这一决策为红二十五军在陕南积蓄力量,北上接应中央红军创造了条件。

为了扩大部队,红二十五军一边坚持军事斗争,一边放手发动群众,宣传工作有声有色。在印发《什么是红军》传单之后,又刻印了《关于商业政策问题》《民族政策》《告国民党士兵书》等布告。其中,在《告国民党士兵书》发布后不久,国民党陕军警备第一旅的一个连就投诚参加了红军。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郧西县的多个乡镇,至今都还可以见到红军的标语。红二十五军通过团结农民、发展农民,扩大了队伍。在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村,村里的老人介绍说,当年全村有78户,76人参加了红军。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存在两年八个月之久

再现1935年2月19日“郧西会议”的雕塑(摄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_副本

再现1935年2月19日“郧西会议”的雕塑(摄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也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广泛宣传红军的主张和政策,不仅为部队增加了战斗力,也为长征走向胜利吹响了号角。”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家孟宪杰表示。

李仁喜研究发现,这个根据地东起河南省卢氏、西峡、淅川等县,南至湖北省郧西县和陕西省旬阳县,西到陕西省佛坪县、洋县,北抵陕西省长安县、蓝田县,其中郧西位于根据地核心区域,省委、军部驻扎在郧西县庙川和—、二、三天门—带。

今天,在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村,被当地人记住的,不仅有写在民房上的红军标语,还有一段感人故事:

1935年,村民丁敬礼为了反抗地主的压迫,参加了红二十五军组织的“抗捐队”,因为他读过书,就担任了宣传委员。红军发布的政策和主张,让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了把红军的主张告诉更多贫苦百姓,丁敬礼自编红军歌谣,走村串户地唱给大家,其中唱的最多的就是“打富救贫”。这传到了反动民团的耳中,他便成了眼中钉。1935年7月,红军大部队北上后,他不幸被俘。打富救贫,为的是穷苦人,帮的是老百姓。而为了封锁红军宣传的主张,反动民团对丁敬礼进行了非人的摧残,而直到牺牲那一刻,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信念。

大家一家,军民一心,历经生死,不改初心。据统计,郧西县各个历史时期的2409名革命烈士中,半数以上是在保护红军、支援红军中牺牲。正是有了当地穷苦百姓的支持,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充实了力量,来时部队2500余人,只用7个月的时间,就发展到包括地方游击师、抗捐军在内的6000多人。

当年,从湖北口回族乡追随红军长征的青年丁启洪,就是为了穷苦人能过上好日子。后来,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为了能让后人记住那段历史,丁启洪给几个孩子都起了特别的名字。

“我父亲给我们弟兄三个起的名字。老大叫爱民,老二叫爱国,我叫爱军,就是说把红军的这种精神永远刻在我们的名字上,希望我们把红军的精神发扬光大。”老红军丁启洪的儿子、郧西县公安局土门派出所民警丁爱军介绍说。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在惊天动地的长征中创建的,历史转变关头存在两年八个月之久!“从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郧西县,至1937年8月红74师开赴三元整编,这支队伍坚持在十堰的郧西县、郧县斗争时间之久堪称罕见。”孟宪杰研究发现,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保存和锻炼了一批党和红军的骨干,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的大量兵力,有力配合了陕北、川陕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策应了主力红军的长征,为迎接党中央北上,开创西北革命的新局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与红一、二、四方面军相比,红二十五军是人数最少、用时最少、行程最短、最先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

2900余人从河南出发,辗转来到十堰地区

鄂豫陕省委、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驻扎在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老街_副本

鄂豫陕省委、红二十五军司令部驻扎在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老街。

1934年,由于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南方主力红军相继开始了长征,其中一支红军队伍再次来到了鄂西北,这就是红二十五军。

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独立转战,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冲破了国民党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进入陕南后,以武装斗争为先导,发动和武装群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数次重兵“围剿”,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之后又先期到达陕北,会合西北红军,巩固和扩大了西北革命根据地。

那么,红二十五军长征为什么会来到偏远的郧西呢?1934年11月16日,在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红二十五军2900余人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西征。由于在桐柏山区、伏牛山区难以立足,红军被迫长驱900多公里,于12月上旬到达陕南商洛地区。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洛南庾家河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提出了创建鄂豫陕新苏区的任务,同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建为中共鄂豫陕省委。月底,红二十五军挥师南下,转移到湖北郧西县地区,大力开展游击战争;横扫地方民团,发动群众抗捐抗粮,开辟了郧西、镇安、山阳、旬阳四县边区。

庾家河省委会议后,红二十五军以飘忽的游击行动,南下郧西县境内的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地区。

1935年1月19日,红二十五军主力于进入郧西县庙川地区,在庙川和大、小新川一带,成立了大新川苏维埃政府。当时,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机关设在何家大院,在东川村、西川村、桃园沟村、秋树林村等均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1月22日,徐海东、程子华率领部队来到了郧西县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泗峡口一带。红二十五军军部机关以及所属分队,当时就驻扎在泗峡口、虎坪、红岩等地,省委和司令部驻扎在郧西县虎坪村的涝池。

策应主力红军长征,红二十五军“为革命立了大功”

红二十五军部分领导人合影。前排左起:吴焕先、郭述申、徐海东、戴季英、赵凌波(资料图片)_副本

红二十五军部分领导人合影。前排左起:吴焕先、郭述申、徐海东、戴季英、赵凌波(资料图片)。

红二十五军在郧西县等地燃起的革命烈火,引起蒋介石统治集团的恐慌与不安。1935年1月下旬,蒋介石令驻河南的第四十军两个团和驻湖北的第44师,在陕军第123旅的配合下,以11个团的兵力对红二十五军发动第一次“围剿”。红二十五军为争取主动,各个击破“围剿”军,遂由山阳、郧西县交界地区北上袁家沟口,后又转至凤凰嘴,突然出现在敌之后方。

正当红二十五军与陕军较量取得胜利,证明红军完全可以创建新苏区的时刻,鄂豫陕省委内部出现了入川与不入川的意见分歧。2月19日,为了统一思想,在虎坪村的涝池张家大院,鄂豫陕省委召开第20次常委会议,总结进入鄂陕边两个月以来的斗争,并分析形势。

经过5个多月艰苦斗争,红二十五军发展到3700多人,地方游击师、抗捐军2000多人,发展地方党员38人。同时,还成立了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十个区46个乡400多个村级政权,人口近50万,初步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这也是整个红军在长征中创建的唯一一块根据地。

“红二十五军开辟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与川陕苏区、陕北苏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和川陕、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桂柏松指出,红二十五军当时的决策与策略,是非常及时而且正确的。毛泽东主席对此有过恰当的评价:“徐海东部队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成为中央红军之向导”,称红二十五军“为革命立了大功”。

2020年,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郧西县被纳入红二十五军长征片区;同年,郧西县还被纳入国家长征文化公园湖北段重点建设县。

2024年8月10日,郧西县举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郧西段)开园仪式,缅怀革命先烈,致敬革命英雄,传承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省市相关单位领导、红二十五军革命先辈后代代表、国内党史军史专家等,共同见证开园。

编辑:李晓静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