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魏俊 何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十堰市茅箭区大川镇浪溪村立足资源禀赋,引导鼓励村民因地制宜种植高山有机蔬菜,产业逐渐发展壮大。眼下,村里的1200亩高山蔬菜迎来了丰收。
记者在大川镇浪溪村的高山蔬菜基地看到,100亩奶油丝瓜已经成熟,工人们正在采摘。
浪溪村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年均温度10℃至13℃,特别适宜种植无公害蔬菜。2021年,村上因地制宜引进奶油丝瓜。
丝瓜基地负责人李前义介绍,奶油丝瓜刮皮切了以后,在炒制过程中不会黑汤,口感脆甜,两年前基地种了60亩,效益还不错,现在增加到100亩,亩产最高可达5000斤。
凭借优良的品质,浪溪村的奶油丝瓜得到了市场认可,目前销往市区各大商超。
村委会干部李冬秀表示,每年仅通过丝瓜销售就能产生2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带动全村30余人实现增收6000元至8000元。
村民刘立珍告诉记者,自己从早上6点开始摘,每天大约要摘200多斤,日收入达120元。
在浪溪村,除了藤上挂着的奶油丝瓜,地里的阳荷也是一大宝。
记者跟随阳荷种植大户张大爷一起挖阳荷。新挖出来的阳荷有点生姜的味道。
阳荷具有极高的膳食纤维和药用价值,被称为“亚洲人参”。早在多年前,浪溪村开始在全村推广种植高山阳荷。如今,浪溪村阳荷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
村民张正华介绍,阳荷每亩地的产量平均下来在500斤左右,每年的收入在20000元左右。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浪溪村从起初主要种植红萝卜、包菜、西红柿、黄瓜、豆角等蔬菜,到后来逐渐由种植大路菜变为种植精细菜,进而发展到种植高山阳荷、丝瓜、辣椒等无公害蔬菜。今年,该村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200亩,户均可增收6000元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