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白孟尧 通讯员 吴远航 许楷)自竹溪县教育系统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以来,该县泉溪镇中心学校紧紧依托九年一贯制学校第一教联体联合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围绕“党建贴近学生,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以“润心育苗,立德树人”为党建+品牌,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强化“党旗领航、党建赋能”,以支部为堡垒,党员为先锋,把“聚焦六类儿童,关注特殊群体”作为切入点,切实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了学生在校“学习好、活动好、生活好、习惯好”的预期目标。
建阵地,强基础,建强“驿站”
学校心语室即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充电赋能、思想交流的“驿站”。该校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优化心理服务环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优先考虑“心语室”用房,按照“六有”标准规范化建设。内设释压屋、心语交流区、沙盘室、图书角。开通“心晴热线”“心晴QQ”,架设心语信箱,为学生提供心灵栖息之所。
配教师,强业务,帮扶学生
学校党支部坚持择优选择、注重培养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张海迪”团队培训三名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同时,创造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向同行学习,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综合素养。
组织教师实地走访学生1100余人次,实现“走访全覆盖”。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包保心理问题学生,带头参加特殊学生家访,关心关爱特殊学生,与重点学生谈心谈话100余人次,通过情感交流,架起党员干部与特殊学生之间的“连心桥”。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举办团体心理健康讲座7次,心理咨询辅导25人次,学困生辅导150余人次,集体暖心活动8次。坚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的原则,着力剖析心理障碍,让20余名学生得到转化。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心理育人工作实效。
抓课改,强效率,学效显著
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课改中的示范作用,学校党支部引领全镇教师巩固“乐学·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召开支部委员会不断探索构建“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课堂变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学习。本学期由党员骨干教师吴远航组织课改培训会2次;组织党员干部讲示范课10余节;选派两名校班子成员担任试点学科组导师,全程参与学科组课改变革;实行班子成员包保学科组制度,针对学科组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踪并提出相应意见。通过课改,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轻松愉悦的面对学习,“一个健康三个好”的育人目标得以实现。
活社团,强本领,寓教于乐
按照地域环境特色,以“厚植乡情”为主要载体,以“童年趣味”为设置方向,坚持让每个学生在校都能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为社团开设目标,按照“人人出彩”的理念,学校设立了体育类和文艺类社团22个,并以社团为载体认真开展少年宫和相守计划,先后组织学生作品展四次,“石头画”“葫芦丝”“舞蹈”“剪纸”等社团深得学生喜爱。深挖地域特色聘请退休教师及社会传承人,开设泉溪花鼓社团并在第二届校园艺术节上展演。学校倡导“人人体艺”,发挥足球特长,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重德育,强引领,典型引路
学校党支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召开支部委员讨论,将“迷彩思政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全校范围开展了“十讲十美创十星”活动。活动中坚持班级申报,家长和学校共同参入评选,再向社会延伸的四级评选网络,形成周星+月星+季星+学期星,层层递进的“星”级评选体系,用“星”引领,评选出十星级学生104名。同时,全校内还开展了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评比活动,利用升旗仪式对先进进行表彰,以典型示范引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校支部还坚持以“活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2次,采茶劳动实践活动4次,法制讲座4次,六一儿童节文艺活动汇演1次,环保小卫士宣讲1次,禁毒教育2次。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五育并举”与“迷彩思政课”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心有“榜样”,更加阳光。
添设备,强服务,生活开心
学校党支部把“师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积极争取项目,改改扩建学生食堂850平方米,为学生规范供餐,食品安全有保障。科学制定食谱,即营养又健康,让学生吃得好。后勤服务人员以热情、周到的态度为师生提供服务,让师生在学校中感受到家的温暖。调剂资金,更换学生寝室架子床82架,添置标准化床垫244个,极大的改善了学生寝室的住宿条件,让学生在校住得好。维修淋浴室,满足学生在校洗澡需求。添置热水器,让学生洗碗用上热水。党支部心系学生,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处处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在校“留得住、学得好”,多年来,学生巩固率一直为100%。
编辑:张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