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 今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 “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近日,记者从十堰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去年以来,全市共完成耕地流失整改20余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15.02万亩,取得良好成效。
郧阳区白桑关镇是十堰耕地保护及撂荒地复耕复种的示范乡镇。6月25日下午,随着郑家垭村李家沟段1.2公里机耕路的建设落地,这里近百亩撂荒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白桑关镇郑家垭村村主任金清海介绍,为确保粮食安全,郑家垭村12个行政小组共修建机耕路11.8公里,耕地恢复360余亩。
截至目前,白桑关镇通过“修建机耕路 推动农业机械化耕种”方式,今年已完成春播夏播面积25000亩,机械社会化服务达到18000亩,种粮大户达到20多家,不仅让“沉睡”的土地再焕生机,也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白桑关镇人大主席李胜祥介绍,今年白桑关镇积极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实行机插机播、种肥同播等措施,实现了2000亩撂荒地的复耕复种,有效保护了耕地红线和守牢粮食安全的底线。
全市国土总面积为236.66万公顷(3549.95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为2257206.95公顷(33858104.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5.38%;建设用地面积为81302.83公顷(1219542.4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44%。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政策法规科科长赵黎娟表示,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自然资源,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在农用地中最重要的是一般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是国家重要保护资源。
2023年是国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首考之年。我市通过“人防层级管控和科技力量注入、实施卫片督查”等手段,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等各类土地违法。特别是科技管控建设用地审批、卫星遥感适时监测等,从源头上消除了“违法萌芽”。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测绘地理信息科科长王晓杰介绍,自然资源部的卫星在十堰地区每月会进行一次全覆盖式更新,通过对比分析近两月的卫星影像,如果发现永久基本农田区域有变更,他们就会核查该地块是否具备合法的用地手续,如果缺乏合法手续,他们将启动相应的执法程序,保证永久基本农田不被非法占用。
据了解,近年来因城镇化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我市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着撂荒、落实占补困难等多重考验,耕地流失整改任务艰巨。为破解难题,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耕地流失整改,通过科技管控建设用地审批、卫星遥感适时监测等手段,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等各类土地违法行为。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修复保护科科长贾延纳表示,十堰按照“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的总体要求,采取“调查举证保留一批、原地整改复耕一批、异地调整补划一批、挖潜新增耕地一批”等办法,共完成耕地流失整改20.1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15.02万亩。
(全媒体记者 陈伟 翁红 通讯员 杨占鳌 郧阳融媒记者 赵应龙)
编辑:李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