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 (通讯员 宋娥 邹怡 黎娟)眼下正是插秧的大好季节,在房县城关镇炳公村的田间地头,放眼望去尽是一派繁忙的农耕景象。拉线、抛秧、栽秧,大家熟练老道的动作很快为稻田“披”上了一袭绿色的新装,翠绿秧苗随风摇曳,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天蒙蒙亮,村民们纷纷穿上水鞋,挽起裤腿,穿梭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开启紧张的插秧工作。他们或两两合作,或三五成群,干劲十足的样子,就像拉开了一场插秧比赛——不停弯腰,快速移位,飞速插秧……飞溅的水花在田间飞扬。转眼之间,一排排嫩绿的秧苗就齐刷刷地立在稻田中。
房县属于丘陵地貌,水田不成规则,高高低低、大小不一,虽然目前大部分粮食生产已经采用插秧机栽种,但人工插秧能够自由控制株距均匀度,提高成活率,因此,当地大部分农民还保持着人工插秧的传统栽植模式。
农户徐凤梅说:“我们家水田少,用机械化插秧不划算,自己手工插秧,能很好的把握秧苗的成活率。”
近年来,房县不断加大农田流转力度,推动水稻种植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切实提高农田利用率,推动粮食生产实现绿色、生态发展。据悉,房县2024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
编辑: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