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武当系列报道之七:这些武当“龙”草你知道吗?

时间:2024-02-18 11:31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柴建)武当山是明朝的“皇室家庙”,被封为“大岳”“治世玄岳”,尊为“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不仅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天然的药材宝库。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武当山的中草药资源极其丰富,很多不可多得的珍贵药材在武当山都能找到。

自古武当山就是医家采药的首选之地,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阅读大量医药典籍,同时更实地考察药材,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其中,他尤为重视湖北武当山,曾多次来此采药,在其巨著《本草纲目》所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涉及武当山地域的达417种。据初步统计,仅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本草纲目》,产地冠以“太和山”的药用植物就有近20种。在这些门类广泛,包含但不仅限于武当山出产的,名字带“龙”的本草有龙葵、龙须草、龙芽草、龙胆草、五爪金龙等。

图片 1

龙芽草

龙芽草又称仙鹤草,常生于海拔100-3800米的溪边、路旁、草地、灌丛、林缘及疏林下。龙芽草全草、根及冬芽入药。味苦、涩,性平,归肠、胃、脾经,具有止血、健胃、杀虫等功效。

图片 2

龙须

龙须又称龙须草、灯芯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湿润,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膀胱二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等作用。

图片 3

龙鳞草

龙鳞草又名石上柏,为卷柏科植物。分布于湖北、安徽、重庆、福建等地,多生长于岩石上。味甘、微苦、涩,性凉,归肺、肝经。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

图片 4

龙葵

龙葵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国第一部国家颁布的药典,唐代的《新修本草》称龙葵为苦菜,可以清热解毒。南朝齐、梁时期就有龙葵的记载。龙葵在全国均有分布,喜生长在田边、荒地及村庄附近。龙葵全株入药,可散瘀消肿,清热解毒。

图片 5

五爪金龙

五爪金龙又名乌蔹莓,为葡萄科植物,分布在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全草或根入药,味苦、酸,性寒,入心、肝、胃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

编辑:张正山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