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雷勇)疫情发生以后,市委组织部号召全市广大党员下沉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118名党员干部闻令即行,迅速加入柳林新村社区党员突击队,担负起柳林路南侧“三无”老旧小区这一疫情防控重任。赵勇是柳林新村社区党员突击队的一名80后志愿者,他和4名“战友”负责驻守在柳林路66至106号,建起“帮扶小站”,精细贴心地守护着350户762人的日常生活,与片区居民结下了鱼水深情,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战“疫”之歌。
守望相助战“疫”情
3月10日,正值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帮扶三组组长李文杰,带领赵勇及其他3位队友,同往常一样,一鼓作气打完所有帮扶对象的电话,收集整理好所有微信留言,集中到柳林路82号商议购买、配送生活物资方案。“吴老家的菜要送快一点,一定要新鲜”“我得赶紧去柯叔家,看看缺点啥”“咱俩搭把手,有一户买的菜比较多”……大家通报完各自工作,组合好搭档,立即开始行动。
“这个小组包括我在内有5个人,经常忙不过来。”李文杰望着正在打电话的赵勇说,仿佛赵勇脸上写好了答案。
赵勇收起电话,抬头向楼上看去。经排查,这栋楼住着两户人家,因为年老多病,不会网上购物,是突击队的重点帮扶对象。从体温监测突击分队队员给他传递王老的药单开始,赵勇便与这户居民结下不解之缘。
赵勇说,83岁的王定权老人患有慢性病,需要止痛药缓解,拿到王老提供的药单后,他和几位队友分头行动,跑遍周边所有的药店都没能买到。当大家都十分沮丧时,李文杰提醒赵勇:是否和王老的亲人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解决。
就这样,一包药从王老女儿手上,经过一名志愿者的接力传递给赵勇,最终送到王定权手中。因为疫情期间楼栋实行封闭管理,王老的女儿无法陪在父亲身边,十分牵挂父亲的健康和生活,时刻想知道父亲“身体怎么样”“心情好不好”“生活上还缺点啥”,当得知赵勇每天都和父亲联系、见面时,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李文杰说,他们每天晨会都会集中在柳林路82号楼下,这个地点刚好在帮扶三组的中心位置,两边都可以照顾,行动起来更方便。“我们把生活帮扶的对象分片、分类,主动上门或通过手机联络”,党员干部与重点帮扶对象“一对一结”,守望相助,共同度过疫情难关。
传递爱心“疫”路行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 这是香格里拉马街新合作超市店长章荣香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章荣香说,从大年三十超市接单送货的那一刻起,她就没闲过。每天她都要面对网上接单、挑选分拣、速配送达,从清晨7点到晚上7点,她的手机从不敢关机,被打得发烫。最多的时候,章荣香和她的团队一天收到公司电商平台、个人微信发送的订购信息达300多条。为完成配送订单,她们几乎每天都精疲力尽。
此时,柳林新村的社区干部来了,突击队帮扶组的李文杰、赵勇和他们的队友来了。李文杰找到章荣香,希望能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独居和困难老人等特殊群体开辟一条购物的便捷通道。章荣香立刻召集员工商议,决定对突击队帮扶组购买的物资优先装配,为他们开启“绿色通道”。“哪怕买一块豆腐,一根大葱”, 章荣香说。为让物资配送更及时,赵勇向李文杰提出“一起把物资配送战线延长”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缓解超市人力不足问题,还能把突击队帮扶的居民服务好,“让他们吃到更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说干就干,一条确保“生鲜”的绿色通道打通了。分拣、装袋、过称、配送,突击队帮扶三组在超市和居民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哪些生活物资最受居民喜欢?超市新进购什么果蔬?队员们一手牵两头,让信息在居民和超市之间快速传递。章荣香说,“看到突击队员们这么用心,我和姐妹们很感动”,唯有确保货物价格平实、新鲜,供应不断档,才能更好满足居民生活,才能对得起突击队员的辛劳付出。
共克时艰显初心
一个支部一堡垒,一名党员一旗帜。
战“疫”期间,柳林新村社区突击队临时党支部在17个出入小区楼栋的卡口建起17个帮扶小站,提供“无接触式”配送服务,让居民安心居家生活。突击队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不惧风雨、乐于奉献,赵勇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心里受到强烈震撼,于是萌生加入党组织的想法。
3月10日,赵勇把一份“入党申请书”交到柳林新村社区党员突击队临时支部。他这样写道,“在和党员干部的接触中,目睹他们严明的工作纪律,对独居老人的细心照料,对困难家庭的无私帮助,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的入党初心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突击队临时支部副书记、副队长吴峰说:“80后的赵勇工作起来很拼,无论交办他什么工作,他都努力去完成,从无怨言。相信在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他必将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战士”。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柳林新村社区党员突击队118名队员勇往直前、逆行而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交出了一份社区居民满意的答卷。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