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征集令|当疫情遇上亲情 竹山95后护士毅然坚守“疫”线

时间:2020-02-21 10:48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2

陈梦秋正在给发热病人打针

防护服、鞋套、口罩、手套……由里到外一层层穿好,陈梦秋觉得呼吸有些困难,再戴上护目镜,镜面上立马布满了雾气。她慢慢调整呼吸,迈着小步子进入发热病区。

23岁的陈梦秋是竹山县麻家渡镇卫生院综合科护士长,1997年8月出生于宝丰镇,参加工作一年多,当上护士长仅20多天。1月22日至今,她没有离开过医院,这也是她头一回不在家过年。

1

陈梦秋从同事手中接过再次加热了一遍的饭菜

搬进医院吃住,驻院战“疫”

自疫情防控以来,陈梦秋就主动搬进医院吃住,为了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避免医护人员、家属被感染,她连日来忙碌在“疫”线,整个春节都没有家吃过一顿饭,就连回去拿换洗的衣物,也是让家人放在小区门口,等他们上楼了再去拿。单位附近的亲戚请她去家里吃饭也都被谢绝了。她说,安全第一,作为医护人员,更要带头,做好不串门、不聚餐的榜样。

疫情当前,卫生院医护力量和医疗物资都十分有限,全院发热留观病房和综合科病房总共4名护士排班,还兼带急诊,所有护士都是24小时轮流转。

“让我去吧,我未婚!”陈梦秋第一时间向医院请缨。

病人收治初期,测温、抽血、取痰等频繁的采集工作都由护士完成。每次进入病房前的穿戴、消毒等准备工作就需要花费近半个小时。穿戴整齐后,操作取样工作就比较费力,虽然是冬天,完成一系列操作后都会出一身汗。为了节约防护物资,避免上厕所,每次都坚持14个小时不喝水,只吃两顿饭。每次忙碌过后,送来的热饭菜已经冰凉了,她便接上一杯热水,一口饭,一口水,混着吃下去。她的耳朵常常被口罩勒得疼痛难忍,一双手也被消毒液侵蚀的伤痕累累。

“加油!坚持再坚持,病毒一定会很快被我们打败的!”

疫情当前,面对严峻的形势和重重压力,陈梦秋没有退缩,不仅自己努力坚持,还与同行的姐妹们互相加油打气。

4

陈梦秋正在和父亲视频

爸爸,原谅女儿失陪这一回

2月5日中午,陈梦秋像往常一样,在留观病房忙完测量体温、抽血、登记一系列工作,端起了在桌子上放了一个多小时的饭,还没来的及吃上一口,手机“叮”的一声。

“我住院了”这是爸爸发来的微信。

“爸爸你在哪?怎么就住院了呢?你回来怎么都没跟我说呢?”陈梦秋着急的连环发问,可电话的那头,只有缓慢地咳嗽声。

“你好,这里是太和医院,你父亲扁桃体化脓非常严重,需要马上做手术,他现在说话都困难,请你们家属尽快过来!”还没等父亲说出口,接诊的医生接过电话说道。

父亲一直在四川工作,原计划是过年在工地值班,年后再回来。可疫情来的突然,工地停工,在外地人生地不熟,他只好回家乡医治。2月4日,陈父到达十堰便找了个诊所打针。可到了第二天,情况越发严重。陈父于是前往太和医院就诊,听说做手术必须家属签字,这才给从医的小女儿发了个信息。

正在防疫工作一线忙碌的陈梦秋想都没想,当即联系姐姐,请她想办法去十堰照顾父亲。随后,她在微信上给姐姐转了5000块钱,叮嘱姐姐照顾好父亲。安排妥当后,她便即刻回到留观病房开始工作。

3

陈梦秋正在和父亲视频,询问身体情况

我没事,还能坚持!

2月5日傍晚,在发热病区连轴转了10个小时,正在登记患者信息的陈梦秋忽然感觉头晕乏力,差点晕了过去。前来送饭的同事看出她不舒服,让她赶紧吃个饭请假回去休息。

“没事儿,我还能坚持。”

父亲还在手术台,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陈梦秋急心里着急,加上穿着全副武装的防护服容易缺氧。连续工作了十几天,陈梦秋身体发出了“必须休息”的强烈信号。

“我们到这儿时手术已经结束了,非常成功。”

悬着的心在接到姐姐电话的这一刻安定下来,陈梦秋坐着休息了片刻,便转身走进留观病房。

“这么年轻,肯定是第一次上‘战场’吧,紧张吗?”陈梦秋想了想说:“每次在病房里,看着患者无助的眼神,我感觉我充满了力量,再怕再累都不算啥了。”

那些地方疫情严重的医务工作者才更辛苦,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当问起忙碌了这么久累不累时,陈梦秋不以为然,说全院的医务工作者都是这样忙的,自己只是很平凡地做好分内之事。(赵文丽)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