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一名女村医的防疫故事:24小时值班,吃住在卫生室

时间:2020-01-28 09:22 来源:郧西在线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原标题:一名村医的防疫故事

王改是郧西县羊尾镇张家河村村医,离开郧西县城驱车沿汉江蜿蜒盘山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她所工作的卫生室。走进村卫生室,记者发现在卫生室门和窗户上都贴着写有村医王改和徐涛电话号码的纸条。

“疫情宣传工作拖不得!从1月25日开始,我每天要向每家每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乡亲们有个啥毛病到卫生室来找不到我可以打电话。”王改边教患急性化脓扁桃腺炎在输液的竹坪村民李勇怎样佩戴口罩、怎样做好家人消毒防护边对记者解释。

还没聊上几句,她就换了件白大褂,换了口罩,肩背医药箱和消毒箱往村民陈西林家里去。

陈西林的家离村卫生室大约3公里的路程,绵延的大山,寒风凛冽,道路还存着一层冰雪,崎岖的山路上到处泛着冰碴儿,踩上发出咯吱咯吱地响声。

“这几天有一种流行病叫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我给你们送了几幅预防这种病的中药,这药里有苍术、 金银花、陈皮、 芦根、 桑叶、 生黄芪,你们平时用开水泡开,当茶饮,喝个7至10天。”王改踏进陈西林的堂屋,先用酒精棉擦了手,拿出药包,再拿出一袋医用口罩给他一家人戴上, 又把屋里屋外用消毒液进行了喷洒。

陈西林全家5口人,他常年在河北打工,春节前几天才回来,他父亲陈士平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王改最担心他们在外面带回来病源,村里一开始启动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她首先就往陈西林家里跑。

“你们一家人最近有感冒的吗?”“咳嗽的吗?”“有没有浑身没劲儿,不想吃饭的症状?”王改一边询问一边拿出一本郧西制作的《新型肺炎预防手册》帮他们进行了解读,“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力、传播力很强,你们不要掉以轻心。平时要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和家里的环境卫生,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平时勤洗手,让屋里通风,多喝热水。”

“王医生,大过年的,你还惦记着我一家子。”陈西林一脸感激地说。

王改快速从出诊箱里拿出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常用出诊仪器,安慰陈西林说:“来,我再来给你们量个体血压和体温。你们近半个月不要到别人家串门,也不要赶集,不和外人接触,如果家里有谁发热、咳嗽,赶紧来卫生室或者给我打电话。”王改一再叮咛。

今年42岁的王改是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人,1999年毕业于十堰医药卫生学校的妇幼卫生专业。在郧阳区青曲镇卫生院工作一年以后,王改为了爱情嫁到了郧西县羊尾镇竹坪村一组。丈夫徐涛和王改是同一年出生,1999年毕业于十堰卫校全科医生专业。两人在十堰卫校实习时相识相恋,2000年喜结连理。婚后,王改便跟随徐涛来到张家河村卫生室,从此夫妻两人为这个边远山村的百姓撑起一片健康蓝天。

张家河村位于郧西县羊尾镇汉江河边的群山中,全村393户,1300多人,有慢性病患者170多人,村民散居,交通不便。春节这几天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王改和丈夫儿子一起吃住在卫生室,每天24小时值班。

“疫情形势紧张,卫生室除了给村民们看病,我们两人还要免费给村民提供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为村民讲授防病知识。忙不过来了,读高中的儿子也戴上口罩帮我们入户发放宣传单。”王改一边收拾完出诊箱和访视包,一边介绍她这几天的工作情况。

为了做好疫情的预防工作,王改还对照县里发放的预防药单配了中药材。“村里共有慢性病患者170多人,高血压患者108人,糖尿病患者30人……”她心里记着一本村民常见病的病历,村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都一清二楚。“这些人免疫力差,要做好重点防护”。(特约记者 杨洪霞)

王改介绍,这几天郧西县对县、乡、村干部和村医进行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业务知识培训,开展了应急演练,要求个体诊所、村卫生室加强对返乡人员的随访、发热患者的筛查和报告工作,做到早识别、早诊断。村里还组织了宣传车、大喇叭、挂标语、贴通告、显示屏、手机短信、医生入户发放《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致广大群众的一封信》等手段进行了疫情防控宣传,向村民普及了防控知识,提高了村民自我防范的能力。

“以往春节我只回家陪公婆吃完团年饭,就赶回卫生室,今年情况特殊,我们就没回。我是共产党员,我老公是预备党员,疫情防控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王改坚定地说。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