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拓富路 ——郧阳区走出“1+2+N”扶贫产业新路子

时间:2019-10-17 14:10 来源:十堰日报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01

产城融合发展的扶贫示范村——柳陂镇龙韵新村

十堰日报讯(文/图 特约记者 姬廷顺 曹忠宏 通讯员 邹磊)“现在正是香菇养菌的关键期,一定要做好翻堆和刺孔管理。按现在市场价,这茬香菇售出后,能净赚3万多元!”这天,天刚蒙蒙亮,贫困户刘国凤就起床在香菇大棚里忙碌,看着洁白旺盛的菌丝,刘国凤满脸喜悦。

刘国凤是郧阳区杨溪铺镇刘湾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前两年出车祸右腿受伤,干不了重活,一家四口就靠丈夫打工维持生活。去年,夫妻俩决定在香菇小镇发展香菇“试试看”。去年冬天,刘国凤承包6个香菇大棚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一举脱贫摘帽。

刘国凤顺利脱贫摘帽得益于全区正在推进的香菇产业。近年来,郧阳区始终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的总目标,结合区域实际,用市场理念谋划脱贫产业,走出了“1+2+N”产业扶贫新路子,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做、家家能致富,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高质量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壮大一个务工就业渠道

02

召开“院场会”凝聚脱贫攻坚精神力量

03

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安置大批贫困劳动力就业

04

贫困群众喜迁新居

“一人务工,全家脱贫。”郧阳区立足务工大县实际,将务工经济作为贫困家庭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项目,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

结合户户走到,郧阳区全面摸底贫困劳动力现状,按照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岗位意愿、培训需求等因素,分类建立台账,因人制宜提出帮扶计划和措施。

对外协作,积极同外出务工比较集中地区的相关部门建立劳务输出协作对接机制,联合开发稳定就业岗位,帮助贫困人口规模化、建制化输出就业,组织召开各类招聘会、洽谈会28场,邀请区内外260余家企业和用工单位参与招聘活动,提供转移就业岗位2.8万个;为农民工等各类求职人员提供免费服务3万余人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8932人,其中本地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5318人,跨地区劳务输出(省外)4006人。

对内挖潜,先后在全区80余个行政事业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3100余个,累计安排31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大力发展香菇、袜业等各类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带动贫困百姓就近就业2万多人。

同时,该区实施“金种子”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支持20家亿元以上企业,精心培育50家规模以上企业,大运、佳恒、天圣、缘之源等一批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了8000余人稳定就业增收。兴建秦巴片区产业扶贫园,首期建设20万平方米厂房,实施重资产招商,引进华林杭萧、万润新能源、长江医药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吸纳就业2000余人。

为提高贫困家庭的致富能力,郧阳区坚持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施培,确保每个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致富技能。针对香菇产业发展,聘请香菇行业专家,组织10个技术专班在镇村集中培训,350名包村技术员在菇棚手把手指导,培训了10500名香菇种养人才。针对袜业产业发展,依托袜业企业开展1000名挡车工岗前培训。

做强两大兜底扶贫产业

05

桑蚕产业助力脱贫

06

汽车坐垫加工助百姓增收

郧阳区结合区域禀赋,科学选择产业链条完整、群众增收稳定可靠的香菇和袜业,作为全区脱贫主导产业、兜底产业,区建扶贫产业园、镇村建扶贫车间、户建扶贫作坊,通过“龙头企业+扶贫车间(作坊)+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引进企业在郧阳区投资建立公司,原料资源以企业外购为主,辅之以盘活森林资源存量、扩大森林资源增量,着力打造郧阳香菇品牌。

在郧阳区谭家湾镇建设集原材料供应、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食用菌扶贫产业园,目前已经入住食用菌上下游企业8家。在杨溪铺镇刘湾村整理土地2000亩,建设青龙泉安置社区,集中安置4249户15165人,配建1000万棒香菇产业基地和5万平方米袜业扶贫车间,打造集易地搬迁安置区、香菇产业基地、香菇贸易街、香菇主题文化公园等功能于一体的香菇产业特色小镇。

在19个乡镇建设香菇制棒车间28个、各类菇棚4.9万个,发展香菇3000余万棒,产值达30亿元,带动1.2万贫困户就近就地务工创业,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合作社和贫困户三方优势,按照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产销一体化的“公司+基地+贫困户”运营模式,在20个乡镇(场)300多个村建设香菇种植基地,通过产业脱贫使贫困户、村级合作社、能人(大户)三者形成合作关系。贫困户依靠村级合作社,自愿参与香菇产业,并将小额信贷资金投入到香菇产业中;村级合作社负责以资金投入及劳务输出等方式组织贫困户参与香菇产业发展,保障贫困户利益;能人(大户)则自主开展种植经营,组织贫困户参与务工,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

在大力发展香菇产业的同时,郧阳区还把织袜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另外一大“兜底”产业。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引进浙江诸暨大唐袜业等19家袜业企业,在该区柳陂镇建设袜业扶贫产业园,在18个乡镇建设袜业扶贫车间,配置袜机7500台,年可织袜达10亿双,产值达20亿元,带动1.5万名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创业。

主要通过 “合作社+生产项目承包+贫困户”模式,贫困户既可通过进厂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又可通过项目承包、承接代工等形式参与到袜业生产中获取收益,还可将小额扶贫贷款通过合作社带入袜业原材料采购等流动周转环节,获得分红性收入。特别是妇女、老人、体弱多病或残疾贫困户,利用空散时间到中心户参与袜业后道工序生产,也可在家里承接代工增加收益,有效增强对老弱病残贫困户的帮扶精准度。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该区将生产布局到村、产品规划到村、资金安排到村,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找到一个以上产业致富门路,并动员他们加入扶贫产业合作社。每个产业做到一个规划引、一套班子抓、一套政策扶、一个企业带、一套支持体系帮。同时,实行乡村自主发展的扶贫产业与全区统筹规划的重点扶贫产业相结合,长线项目与短线项目相结合,大企业、大基地与小规模、小集中相结合,让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劳务合作得薪金、股份分红得股金、保底收购得售金。

灵活发展N个致富项目

07

袜子扶贫车间生产繁忙

08

香菇产业喜获丰收

09

发展特色种植业

10

发展生态养殖业

充分发挥郧阳农业大区优势,紧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目标,围绕“蔬果药畜林”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以建设蔬菜瓜果基地1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0万亩、优质经果林基地10万亩、中药材基地1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10万亩、牧草种植基地1万亩,发展袋料香菇1亿袋,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00亿元为主要内容的“91”行动计划。

依托长江医药、缘芝源、渝川等18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林果、蔬菜、中药材、茶叶、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50余万亩。

大力实施“三乡工程”,通过农企对接、能人带动、手工艺传承,引导留守妇女、老人发展小种养、小作坊、小庭院、小买卖“四小经济”,培育汽车坐垫、服装玩具、农特产品加工等扶贫作坊1750个。

郧阳区胡家营镇土地沟村通过 “支部+协会+产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进行产业扶贫,推广天麻种植、桑蚕种养、香菇培植、红薯粉丝生产等,不仅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也有效加快了全村146户贫困户496人的整体脱贫步伐。

成立五小电商公司,全覆盖组建区、镇、村三级扶贫开发公司、专业合作社和电商物流体系,培育电商、微商主体2000多个,通过“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2018年网上销售农产品6亿余元。

同时,该区积极推进三产融合促脱贫,探索了以樱桃沟、子胥湖、月亮湖、安阳湖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扶贫模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郧阳凤凰岛、安阳湖、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等重大旅游项目已现雏形,子胥湖滨江公园、欢乐嘉年华等项目对外运营,九龙瀑、虎啸滩等景区人气爆棚。积极发展观光农业、生态采摘、农耕体验、民俗文化展示、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鼓励举办赏花节、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