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马安镇村民在整理香菇菌棒
十堰日报讯(特约记者 杨洪霞 通讯员 张杨)鲜嫩可口的香菇、果肉脆甜的秋桃、漫山遍野的茶树……时下,郧西特色农业项目竞相发展,一个个特色产业名片将郧西大地装扮得五彩斑斓。
近日,在郧西县马安镇香菇扶贫制棒养菌车间,工人正在忙碌制作香菇菌棒。马安镇香菇基地占地面积108亩,投资1.5亿元,年制棒能力达600万至800万棒。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鄂西北功能最全、制棒规模最大的标准化制棒养菌基地,可吸纳150余人就业,带动2万贫困人口发展香菇产业,年创产值可达1亿元。
香菇产业只是郧西县精准脱贫产业之一。目前,郧西已分批次在全县1116个易迁安置点规划建设香菇大棚,建成制棒基地18个,发展香菇1亿棒以上,可实现收入10亿元,带动3.3万贫困户脱贫致富。
当前,郧西县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扶贫攻坚战已全面打响。
放眼郧西,产业布局在哪里,政策就跟进到哪里,资金就流向哪里,顶层设计为产业扶贫注入了“源头活水”。全县18个乡镇(场、区)大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努力建成“菇、茶、果、药、菜、畜”等特色产业集群,全县千名党员干部投身产业扶贫,结穷亲、破难题,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逐渐壮大。
从2016年开始,郧西县按照“脱贫攻坚,产业当先”要求,制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每年整合2亿多元资金,用于扶持能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增收的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较好地解决了该县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和具有扶贫带动作用的农业市场经营主体发展产业融资难问题,在扶贫开发工作道路上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等工作进行整合,推广 “政府+金融+企业+社会+市场”“扶贫资金+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模式,鼓励农村规模发展蔬菜、核桃、中药材、茶叶等产业;引导企业、能人、大户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对带动贫困户致富的产业项目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发展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600多家。
对高效农业实行以奖代补,设立马头山羊产业保险基金100万元,鼓励农户发展养殖产业,目前该县以马头山羊为主的养殖业从业人员已达1010户3379人。出台《市场主体带动扶贫奖励办法》,鼓励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旅行社、旅游公司等,通过入股分红、资产租赁、土地流转、就近从业等方式,带动2万余搬迁人口实现就业创业增收。
为保障产业扶持资金迅速落实到位,该县对贫困户申请产业扶持资金实施 “零门槛”制度,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需要帮扶资金的,无需抵押、无需担保、不计利息,到期还本即可;市场经营主体也可以“以奖代补”形式获得扶持。此外,该县整合办事窗口,减少办事手续,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益,推行“一站式”办理、代办等机制,为产业扶贫资金办理提供“保姆式”服务,有效解决了贷款手续繁杂难题。
编辑:陆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