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出实招!“拉网式”培训服务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时间:2019-08-17 15:33 来源:十堰基层党建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原标题:强基固本 | 郧西出实招!“拉网式”培训服务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今年来,郧西县切实做好中央第二巡视组关于对湖北省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突出扶贫政策及作战能力培训,全力建设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作风建设硬的干部队伍,实现全县9883名扶贫干部学习培训全覆盖。

灵活学,提升政策水平

01

郧西县精准扶贫政策专题培训会

02

全省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及驻村帮扶干部培训班在郧西开班

专家辅导提思想。依托县委党校为培训主阵地,邀请省、市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扶贫相关政策等内容,分期分批对全县乡镇(场、区)党委组织委员、分管驻村扶贫工作领导,县直各单位党组书记或主要负责人、党办主任,县直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分管领导,换届后的新招聘的村(社区)干部助理进行专题培训,提升各级扶贫干部思想意识,强化了扶贫能力。

03

驻村工作队外出观摩学习

04

省、市、县直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

外出观摩学经验。组织县直垂管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联合市直驻郧西团长单位组织省、市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县直驻村帮扶片长单位赴赴丹江口市、郧西县关防乡、安家乡、涧池乡、观音镇现场观摩并召开驻村帮扶座谈会。通过现场观摩学习,对标找差距,进一步增强各工作队驻村帮扶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05

郧西县直单位集中夜学活动

06

乡镇集中夜学活动

集中夜学强理论。将6月份定为“集中学习月”,每周二、周三为“集中夜学日”,通过领导带头、分层分类、交流互动、专家引导,重点对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五个一批”扶贫政策、精准识别、考核评估、信访维稳等方面的新政策、新要求、新知识全方位开展学习培训和实践运用,确保参与扶贫工作的干部全面掌握新常态下的工作要求和标准,提升业务水平、增强作战本领。夜学期间,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全程参与夜学纪律督查,凡是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夜学或者夜学活动走形式、走过场,学习效果差,问题未有效解决的一律交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督察问责组严肃处理。

实地干,强化作战能力

集中诊断“治末病”。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户户走到、扶贫作坊、安幼养老、强基固本”等重点工作,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类汇总,利用集中培训学习的机会,放在会上集中研讨,现场会诊研究当前重点工作中面临的难点和困难,确保问题不过夜、矛盾不上交。

户户走到“纾民难”。开展精准扶贫“户户走到”工作,9883名党员按照每人包5户标准,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到49983户贫困户家中走访,与贫困群众促膝交谈,进一步排查精准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化解贫困群众的现实之难和后顾之忧,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落到实处。同时,组织17支省直、市直驻村工作队、110支县直驻村工作队和乡镇驻村工作队,对全县286个村进行集中走访,帮助贫困户落实脱贫计划。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实地走访,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3万多个,一大批饮水、医疗、交通等难题得到解决。

07

在上津镇石庙村开展“包案夜下访”活动

08

在六郎乡开展“包案夜下访”活动

包案夜访“解疙瘩”。各级参加夜学的领导干部结合集中夜学带着包案化解责任和任务,针对全县扶贫领域信访和网络舆情突出问题,利用晚上时间与信访户见面,听取诉求、宣讲政策、关心困难、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有效控制了全县信访存量、遏制了增量。截止到6月底,通过夜学活动化解各类扶贫领域信访问题268个,化解率达94%。

严格督,建立长效机制

电话抽查随机访。县驻村办安排专人每月对92支县直驻村工作队、178支县乡联合驻村工作队和全县9883名包户干部进行随机电话抽查,并要求各派出单位和乡镇党委对履职不到位的约谈。

09

督办通报

月季排名强整改。每月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共通报5期,点名曝光136人次;每季度对县直驻村工作进行考核排名并纳入年底考核,对排名靠后的单位进行约谈整改,共约谈13个单位。

10

深入各单位检查扶贫干部培训档案资料

档案检查重点督。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培训实地检查大督查,成立三个专项督查组,通过采取查阅培训档案、随机抽查提问的方式,对全县86个县直单位及所属二级单位开展包户干部扶贫政策理论培训情况进行了全覆盖检查。通过督办检查,对形成的经验亮点做法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宣传,同时对扶贫培训重视度不高、次数不达标、档案不完善、效果不明显的24个单位进行通报,对多次通报整改效果仍不明显的6个单位向县级分管联系领导发督办提醒函。

编辑:陆兴敏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